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记录古代食器名称的汉字,其形体结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进中,记载和传承着中国历代的饮食理念和饮食文化,其本身的字体结构就包含了该食器物质性和精神性的许多方面。研究这些文字,可以看到古代食器的形与意,体味到历代食器文化的深远隽永。  相似文献   
2.
释“鼎”     
"鼎"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礼器,历史文化含量极重,所以该字演变发展出许多引申义。汉语中的"鼎足而三"、"鼎足三分"、"鼎足而立"均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鼎食"指列鼎而食,古代只有生活富裕的贵族阶级才可以列鼎而食,因此用"鼎食"比喻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3.
宋元明清时期,汉语“洗涤”语义场在所考资料中存有12个义场成员——“沐”、“浴”、“澡”、“盥”、“浣(瀚)”、“濯”、“洗,”、“涤”、“漱”、“淘”、“荡”、“涮”。义场格局发生了丰富的变化。有旧词的消亡、旧词的复出、新词的产生和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4.
汉魏晋南北朝“洗涤”语义场包含19个成员,各个成员在语义上存在着一些差别,义场格局较先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洗涤"义场成员众多,洗涤义的下位义由不同的义场成员分别承担。"一般洗涤动词"中包含"濯"、"溉(∧)"、"涤"、"洒"四词,其中"濯"为核心成员,而"洗"也已表现出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闫春慧 《阴山学刊》2011,(6):61-64,68
隋唐五代时期汉语"洗涤"语义场含有14个场内成员——"沐"、"浴"、"澡"、"盥"、"浣(澣)"、"洒"、"濯"、"溉(摡)"、"洗1"、"涤"、"漱"、"漂"、"汰"、"淘"。义场格局较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旧词的消亡和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这一时期没有新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