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释孔模式。梁漱溟以寻求、建立“孔子心理学”为理论支点 ,用“返求事实”、“东西比较”等方法 ,认定孔子儒学之特色在于折中调和的哲学思维、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尚情无我的人际关系及求仁求安的道德追求 ,并在形上层面即所谓“孔子的心理学”,发掘其内在根据 ,从而对孔子儒学做出较为接近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作为“综合创新”文化观大力阐扬者的方克立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文化体用问题的研究。一方面,他自觉站在综合创新文化观立场上对“中体西用”论及“西体中用”论观点作了中肯的评论,并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他从理论建构角度对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论作了新的解释发挥,并将其概括为“马魂、中体、西用”论,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模式。他的这些创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略论杜维明的"儒家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以探索和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价值为己任并以儒学传统的新一代传人自居的现代学者,他有着一帆风顺的学术经历,受过良好的中西文化和哲学的训练,善于运用新的方法、语言和结合现代人的存在感受,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和阐发的工作"①.杜维明所做的这部分学术工作,就是近年来学界所乐道的"儒家解释学".  相似文献   
4.
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上世纪“学术中国化”的运动中,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民族化的主张,还身体力行,做出许多可贵的探索与尝试,对他这方面成就做系统总结,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历史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研究具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儒学发展史》体现了侯外庐学派一贯的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注意探讨儒学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突破了精英儒学的局限,扩大了儒学史的研究范围;对儒学的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是用唯物史观总结中国儒学发展史的一部力作,代表了当前国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陆信礼  董凯 《中州学刊》2012,(5):124-128
方克立先生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方法论的建设。方先生在组织、领导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中提出的三句话"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不仅为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而且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方先生所说的"同情地了解",不仅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一种发自生命根处的依赖感、根源感和认同感,而且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说的"客观地评价",要求对研究对象的历史意义(价值)、现实意义(价值)以及前瞻意义(价值)给以全面的合乎实际的评价;所说的"批判地超越",一方面的工作为"批判",即指出研究对象在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的工作是"超越",即在"批判"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原则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三句话,虽然是针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而提出的,由于方先生将其贯彻到对整个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中,因此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余人,他们围绕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成就及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陆信礼 《学术研究》2007,(10):34-38
欧游归来后的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他立誓用先秦思想家孔子、墨子、老子等人的学说去救拔堕入精神饥荒的欧洲人。因此,他专心于先秦诸子的研究。在这方面,他写出《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这些论著,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这样几点优长和特色: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研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深入、完善的考源镜流法;学术评判中的客观态度和辩证意识;学术研究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整体取向。这些优长及特色,对今天的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年梁启超曾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在此领域,他不仅写出一系列名篇佳作,而且对哲学史方法论问题也颇多创见。其哲学史方法论之特征约有四端:一、颇具学术史特色的撰述视角;二、近乎历史主义的态度立场;三、结合中西优长的研究理路;四、注重多角度的切入方式。其中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陆信礼  王枚 《东方论坛》2007,(4):128-128
近读柳友荣先生新著《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下简称《研究》),感触颇多.细读此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