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博大精深的宋代理学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尤其是自成体系的发展心理学思想。理学发展心理学思想明确提出人应该而且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境界,即精神上不断超越的“圣人”。圣人的心理特征有二:一是智力与道德的最高发展,即“得天地之正,极人伦之至”;二是其精神境界是内隐存在的,即“圣人之动以天,贤人之动以人”。一个普通人要发展成为圣人,可以通过三种学习的途径:自我学习、生态学习、榜样学习。  相似文献   
2.
"志"、"意"是宋代理学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却为近代学者所忽视。通过分析先秦孔孟思想可知,"志"具有目标、志向的内涵,而"意"则表示一种主观经验。宋代理学家继承并发展了"志"、"意"的内涵,提出了"志"、"意"的两个重要属性:"志公意私"、"志意属情"。在深入理解"志"、"意"内涵的基础之上,可以构建出理学意向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以先秦孔孟性善论为其思想基础,推演扩展形成了系统的伦理思想。其中关于情感的心理思想也体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宋明理学的性情论认为人的情感来源于人性与外界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在对情感的态度方面,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不能消灭的,但是由人的私欲产生的情感应该被节制,提出了以情从理、以性节情的观点。在情欲关系方面,宋明理学认为二者均为性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只不过欲的表现比情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4.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说明文化是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是一个主导着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可以集文化与个人于一体的概念,通过对文化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对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影响。在以理学伦理自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自我心理学体系中,中国人的自我具有伦理的、关系的、无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方死亡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着重介绍西方国家在死亡及死亡态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于死亡的定义,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关于死亡态度的内涵,由于其复杂性以及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研究工具,他们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死亡恐惧与焦虑、死亡逃避、死亡接受.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学界一直强调其伦理道德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仁"的内涵,可窥见其中的认知成分是一个重要因素。"仁"的认知内涵是践行"仁"的一个重要前提。孟子继承孔子"仁"的认知内涵,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说明了为什么践行"仁"要从自己身边做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