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前面提到了“45分钟的时效”,一堂语文课的起码要求,是“先读懂文本”,并且要将教学内容确定得尽可能集中。那么,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出要求呢?你认为更好一些的课,还应该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更高的标准,通俗一点讲,就是教会学生“懂得读”。在教师,是能不能进一步以教好课文为范例,学生能不能进一步从读懂课文之后再进行延伸拓展,产生一种可以称之为“创生价值”的东西。一个要能够举好“一”,一个要能够以“三”反。这已经是常识,无须多说了,问题在于:一方面,你所举的“一”,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一篇课文呢,还是与这一篇课文相关的某…  相似文献   
2.
这也是一次访谈。同七年前不同的是,话题谈的不是过去,不是谈论曾经出现过的,而是谈论的是现在,甚至还是将来,是一种未经实践证明的想象和预测,全然是“臆见”和“臆说”,大可作为上一次“访谈”的续篇。又幸好来访的不是记者,可以姑隐其名,而话语的发表权全属于我自己,谈过之后,我有时间慢慢琢磨,把疏漏和未能尽意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改。困惑的是,有不少原本就说不清的问题,说出来再想想,总觉还是太主观,因此又颇感当初自创“教臆”二字,实在不为无见。是为小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L,从教多年,积有经验,有心研究余之语文教学思想,书信往复,关系渐稔。一日远道来访,求余为之全面介绍教学思想经历。纵谈半日,凡语文教学之方方面面,几无所弗及,对长久累积之难点难题,尤着意探讨。既辞,即将访谈内容过滤整理, 总为问答若干题,庶可窥见余积年思考之大略。盖所录无非身历体验之辞,率多逞心而论,难免主观偏见。爰志数行,题曰“教臆”,亦示纪实云尔。  相似文献   
4.
△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不就是教材所集中体现的教学内容吗?如果教师都能够指导学生完成这些“练习”,不是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了吗?▼对这个问题,必须做一点分析。过去教材经过编撰者精心设计的“练习”,编得好的,能有效发挥辅读作用,当然不能随意弃置不用。可是它的功能,也仅是帮助教师提炼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要点。至于在读懂了“这一篇”的同时,是否也寓有启发指导阅读的习惯、方法、技巧、策略等等相关的“语文意识”或“语文知识”于其中,好像从来不在编撰者的考虑之内,因此课标所规定的年级阶段目标,通常就不可能通过教材…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学内容我们已经谈了不少,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改的形势下,好像也有说不清的是非,让很多教师莫衷一是。对此您有些什么看法?其实“教法”这东西,是很个性化的,正如穿着打扮,可以展示,但不必讨论,可是我们却讨论  相似文献   
6.
●都说“文如其人”,教也如其人。语文教学的质量取决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示范与表率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您有一句名言传播甚广,叫做“何谓语文,我即语文”。听听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我想一定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一句话是我一次在讲座中不经意用上的。当时我强调语文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应该在思想文化修养和语言行为习惯方面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示范,尤其是起潜移默化和感染熏陶的作用。我讲得颇为激动,不免过甚其辞,便脱口说了这一句话,其实前面还有半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敢于说出”,可知这是一句自勉的话,并不是自…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这会不会被认为是在搞“应试教学”呢?▼姑且先戴一戴这顶帽子吧。为了改变教、学、考三者互相脱节,像这样的为“应试”而教,不妨看成是从阶段目标的评价立场来规限教学内容,用以考察教学的目标是否集中,能否达成。如果说,你所适应的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出的那一份试卷信度是很高的,那不比在模糊的目标底下各教各的,到时候再拼凑(包括“下载”)出一份模拟中、高考的卷子,考得学生不明不白,教师垂头丧气,明显要好得多吗?所谓课标,就是对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既然课程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不能为教师“描述”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那…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得法”,刚才听您的介绍,既明确又具体,可谓成一家言,消除了我过去认为指导方法比讲授知识更不好掌握、更没有内容好教的偏见。接下来,想听您再谈谈“养习”训练都有些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9.
你所介绍的三课型,是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依此模式?会不会也有例外?在课时很紧的情况下,比如到了高中,也是按课型上吗?按照我的语文教学观,我是从来厌弃千篇一律和固守一成不变的,我绝对不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10.
您刚才的介绍,很清楚地表明您的教学实际上是先认清教的是什么,再考虑怎么教,实际上也正是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自学为本位转变的关键。但不是每个认识到其必要性的教师,都能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