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贽在其易学著作《九正易因》中,结合对传统与历史的重新考虑和对现实的审视,借鉴熊过和杨万里的以史论《易》之法,从“经史相为表里”出发,以经史一物为原则,引证史实,以史观《易》,以史统道,重视平等,形成自己特有的以史解《易》之特色.  相似文献   
2.
陈欣雨 《船山学刊》2012,(1):105-108
本文通过对翁敏华教授的《论两宋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1]一文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先生的《玩食物:宋元时期的表演、食物和人工美学》[2]一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两文在探讨饮食文化和戏剧文艺关系时所使用的研究思维、视角、方法上的会合点,凸显两宋饮食与戏剧文化的实质及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贽的经典观是李贽思想研究目前尚未谈及的领域,李贽一面挑战明代程朱官学经典的绝对权威,另一面又以儒经倡日用之学,经世致用;旁摄佛、道二教经典.吸取精义以释儒经;探讨儒经与史书、文学作品的关系.还原儒家经典为平常之书,并侧面体现经典文本生活化倾向的时代思潮;标立童心,重视自然本性,以"不求甚解"的方式释经、解经、评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贽的经典观目的旨在以"童心"为依傍,批判程朱,反空谈心性,倡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就其一方面来讲,俄罗斯的民族服饰有很显著的特点。中俄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可以对两国服饰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在其索隐易学中结合《易经》与《圣经》,对东西方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将《易经》中"帝乙归妹"之"妹"、"不贞之女"与《圣经》中的玛利亚、夏娃作对应诠释,以吉凶、先天后天等范畴统和中西善恶观。另一方面将中华传统神话人物女娲补天、造人之功与西方造物主相等同,在女娲的形象中索隐三位一体的神学思想。白晋对女性形象的索隐式处理不仅将《易经》与西方信仰体系相融合,亦反映出他在对应异质文化时所做出的神学本土化尝试。  相似文献   
6.
新工商管理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信息公开、成本压缩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系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起软件服务平台,因此企业或者个人可利用这些软件平台快捷地办理各项业务、查询政务信息、在线咨询业务详情等,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文章研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内容、平台搭建方法及具体的系统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巍巍高山,不是一石所垒;穿云之屋,不是一木所建.其中蕴含着多少汗水、心血和智慧,真乃不可胜计,一言难尽.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上、下册)出版的<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一书是由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方鹿独立所著,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鉴定专家的评审意见为:"该成果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了关于经学与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南音的传承和保护是值得被讨论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南音的民间传承和学校传承的缺失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立南音的民间社团的保护传承机制和中小学本土音乐传承机制的建议,望能对南音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贽经学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的经学思想大抵归于自得,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他一方面主张"经史相为表里"、"六经皆史",力求还原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本来面目,重新解读经典本义和领悟圣人本意;另一方面又重视《易经》和"四书";融合三教,以儒为宗,援引佛老以注儒经;主张"不求甚解"、"六经注我"的注经方式,借圣人经典以阐发己意。李贽的经学思想是一个对汉宋经学思想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与发展的复杂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主要以庞迪我的《七克》与王徴的《畏天爱人极论》为研究文本,在晚明的时代语境下,从中探赜出二人思想的相似及会通之处,通过庞迪我对王徴思想及信仰的影响,归纳出王徴天主教的核心义理,其思想呈现出尊识天主从而畏天爱人,以谦克傲故重仁修德的思想特色,并了解西方天主教思想在晚明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