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1.
文章结合塑料工业的重要地位、塑料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广东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分析了该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促进优化发展环境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审计机关更要主动作为,把自身工作融入到优化发展环境的整体格局中,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积极发挥审计作用,为促进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沙皇的御用文人齐赫文斯基在苏修《历史问题》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历史学中的大汉族霸权主义》的反华文章,胡说什么十五世纪黑龙江流域的葛林卫等地方“从来不算作属于明帝国本部的领土”,明代在那里更“没有留下自己的机构,实行管辖”等等。为使  相似文献   
4.
试论殷代的众、众人与羌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卜辞中有不少关于众、众人和羌的记载,史学界对他们社会地位问题看法有着显著分歧而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认为众、众人和羌都是奴隶;①二认为众是奴隶主,众人是自由民;②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斧钺释义     
早已拜读了《斧钺的文化释义》(李笑野先生著,《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五期)深受启益.文章对斧钺文化从产生到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使人们对斧钺这古老的文化物化有个深刻的形象感.斧钺登上历史舞台后,作为人类的精神的物化形态,它的内涵却在不断地推衍变迁,最后终于涵盖着一个意蕴深沉的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文明的历史轨迹.斧钺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作为劳动工具和武器.在中华大地上的古老岁月里记录着人们征服自然,求取生存的艰辛历程,也记录着人们想要主宰自然的渴望和豪迈气概.斧钺文化聚结着人类的正义和王权的象征.不过文章对斧钺自身的产生、发展和相互关系的轨迹并未述及.其实这个轨迹才是斧钺文化的物化基础,斧钺后来的一切光辉都是由此为起点.斧钺即是同族又是先后不同的两代.斧产生很早,这种古  相似文献   
7.
科教兴豫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河南省对外开放政策中的体现,应是以科技投入为核心,积极扩大利用外资。本文在论证了这一观点基础上,比较分析了高科技在河南省的行业定位及河南省作为内陆农业省份推广应用外来高科技的实用模式,并提出河南省只有在高科技领域的外资利用中实施政策倾斜和政府保护措施,发挥科技对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才能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把河南省变为经济强省陈福林,男,1966 年出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讲师。(郑州450008)  相似文献   
8.
《太平御览》自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九四八年一月二十四日)问世以来,一直为广大的学者所推崇,自所以推崇的原因,不外乎是第一,《太平御览》是一部“篡辑百氏要言”的巨著,引用古代书籍种类特别多,据学者统计有二千多种,尤其是它所引用的古籍到后来又有十之七八都已经失传,后世的学者根本无法看到这些原书的面目。第二,《太平御览》是部“圣学宏博”的巨著,由当时的大学问家翰林学士李昉、扈蒙主持,还  相似文献   
9.
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塬出土了一件西周初期的青铜何尊。在何尊里面底部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二个字。其中虽然有三字因年久锈损,但尚可补辨,另有两字,因原字不清,名家正在探讨中。铭文的拓本见《文物》1976年第1期62页。 何尊铭文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学者们普遍重视,这对研究西周史很有益处。不过笔者在研读各家文章之后,尽管受到很多启迪,但仍觉得有些解释未到之处,现在予以补正,如有不当,请专家予以指正。为了便于说明,现将何尊铭文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选类诂》是清代著名学者丁福保所著,是研究《文选》的重要工具书,其学术价值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中华书局于1990年又出版此书,这实在是对文史研究非常有益的.近翻阅发现[冽]条下释文有误.其释文云:(杂诗左)案:《诗·四月》:“冬日烈烈”.《诗·蓼莪》:“南山烈烈”,《论语》:“迅雷烈风”,皆作烈.冽亦作烈.……又烈通作列.《史记·王莽传》“列风雷语弗迷”,《注》“与烈通.”案这里的《史记》显然是误,应当是《汉书》,《汉书·王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