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秀全吸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和教义,并与中国传统农民思想及儒、道、佛教和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独特的新宗教——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以及佛教、道教、民间迷信思想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已作了不少专门探讨。然而,就整体而言,拜上帝教的思想结构层次相当复杂,需要认真展开层次考察,分清主次,辨别源流,这样才能对太平天国新宗教及其历史影响作出全面的认识和估价。本文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一、拜上帝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土壤客观层次——中国社会的巨大裂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迫使中国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自然经济的再生机制,始终维护着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结构,顽强地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从军事到经济、到政治、到文化,汹涌而至,不断闯入古老帝国的门户。中国自此不可逆转地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剧命运,走上一条剪不断理还乱的歧途。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社会矛盾产生了新的组合,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于整个近代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谁在叙事-试论新闻的叙述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是一种叙事 ,即向受众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本文通过对新闻作品的分析 ,认为在新闻作品中 ,客观事实的叙述者并不完全等于写作新闻的记者 ,而是由记者和新闻事件中人物这两大类构成的 ;并进而总结出了 7种叙述主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大片国土沦陷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广大中国人民面临着当亡国奴的悲惨境地,整个中华民族濒于亡国灭种的危险边缘.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势日衰,危机频仍,边患四起,国脉民命悬于一发,我民族只是苟延国脉于列强均势之下而已.但是,历次危机都无甚于这一次.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机的极点.国势岌芨,社会动荡,这种险恶的形势正如当时北平学生所说的:“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国人民已经清楚地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目标,远远不只是东北,而是华北和整个中国.这种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救国热情.迎来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后,尽管清王朝仍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1],但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华文化中心论的自我优越意识已开始失衡。社会变动,导致了社会粤潮的变向。作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爱国主义的变向和转型已势在必然。一、经世致用思潮与忧时改革意识作为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发生变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上林风气的歌舞升平转为忧患时势,知识分子由崇尚空谈变为寄意改革。这种忧国忧民的危机意识寄托在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里,成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主心骨。鸦片战争前夕,经世致用思潮主要以关心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清廷生存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组办了地主武装湘军,于1864年7月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镇压了这场农民运动。曾国藩能够在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末世一度挽回危局,引起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极大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考察研究曾国藩其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和结论。但  相似文献   
7.
1859年,正当太平天国国运日戚,危在旦夕之际,天王洪秀全族弟洪仁玕不避艰难,间关千里从广州到达天京。天王喜出望外,“恩加叠叠”,连加以不次之封典。不到一月间,从干天福到“天国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三次加封,膺以总理军国大政重任,并“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位极人臣,权重一时。以谋事立国论,倚如起义时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的败亡原因何在?目前史学界颇倾向于从用人方面寻求答案。茅家琦教授曾指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批或一大批第一流的战略家、谋臣和武将”刘君达同志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说过:“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①在中国近代史上,洪秀全领导太平军率先用暴力形式向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发动了猛烈的冲击。不幸,这位“助产婆’推出的却是一个畸形的胎儿,最终也夭折了。导致如此结局的原因很多,洪秀全的立国意识(包括对新社会模式的设计、对新的国家政权及其组织形式的追求等)更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0.
"传媒时代"人类审美期盼的嬗变主要有:(1)由"仰视"到"平视"的转变。人们不仅要在与传媒的平等对话中审美,而且要在参与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审美,从而实现由"非完全审美"向"完全审美"的转变;(2)由对"沉闷"的容忍到对"沉闷"的愤怒和对娱乐的强烈追求的转变。所谓娱乐,既表现为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娱乐性,也表现为在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的鼓动下,由"文字解读"为主向"图像解读"为主,和由"抽象快感"向"视角快感"的全面转移;(3)美与生活由分离到同一的转变。"在生活中审美,在审美中生活"已然成为当代人类审美期盼的一个鲜明特征,而时尚则是这一审美期盼的符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