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苑译林》中,有四种是以译者的姓名标题的,《朱湘译诗集》便是其中之一,并且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部“世界诗选”。 朱湘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可是,自从他1933自沉长江、悲剧地结束短促的一生之后,数十年间,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近几年来,研究和评介朱湘的文字多起来了,他的诗、文也都相继出版或再版。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2.
《外国文学专刊》第二期刊出了拙译普希金长诗《科洛姆纳的小房》。这篇长诗被认为是普希金的一个“闷葫芦”,俄国人自己也承认很难理解,一直聚讼纷纭。为了给研究普希金的学者提供研究资料和帮助一般读者理解这篇长诗,谨从《苏联科学院学报·文学语言版》一九八○年第三期翻译了这篇专论。  相似文献   
3.
一、二十年代,俄苏诗坛上崛起三位女诗人。她们是:安娜·安德列耶芙娜·阿赫玛托娃、玛丽娜·伊万诺芙娜·茨维塔耶娃和薇拉·米哈伊洛芙娜·英蓓尔。在二十年代苏联诗歌第一个繁荣时期,她们都是诗坛上才华横溢的有影响的诗人。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她们的诗名越来越大,尤其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研究者和读者越来越多,获得了大诗人的桂冠。然后,她们三人,一开始却是以不同的流派登上诗坛的。当今批评界认为,从十月革命起,尤其是在二十年代,苏联诗歌的发展存在着两个互相斗争而又相辅相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