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前,有关农民组织基本理论方面的"原子化"、"不善合"之说屡遭责难,究其根源在于该学说所使用的概念不能准确表达它的"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的思想内核,导致另一些学者误以为它是在错误地批判中国农民缺乏合作性格与合作能力,从而提出与之相对立的"中国农民宜分宜合,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新观点以示批驳。对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能否较好合作同时受到制度与利益的双重约束,表明争议双方实质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因此,应当抛弃"原子化"、"合作能力低"、"不善合"等不恰当或有歧义的概念,代之以"社会化小农"、"利益决定合作偏好"、"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等为核心概念或命题来构建农民组织理论新框架。  相似文献   
2.
运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宅基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逻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宅基地制度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宅基地占用乱象丛生、农民产权观念扭曲和宅基地财产功能消失。(2)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三权”分置逻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稳定资格权;引导农户生成心理所有权观念,为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和治理乱占滥用建立认知和行为基础。(3)实现路径是:一是在制度化表达中,将农户资格权界定为从集体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成员权,将原宅基地使用权界定为流转无碍的用益物权;二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中的处分权、收益权和监管权,为农户资格权提供固化式保障,进而为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建立心理安全机制。由此得到新一轮试点改革实践的启示:一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导向理解“三权”分置逻辑;二要以激活心理所有权为中介目标选择政策工具;三要从流转安全角度而非时空角度界定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中的“适度”概念。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不但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行政效率,也直接影响着社会道德水平。本文就行政管理道德建设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行政管理道德的内涵及行政管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行政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学界多认为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一定会阻碍耕地的质量保护。对此,本文基于浙江和江西的1614份问卷数据,考察了农民土地权属认知的生成机理及其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在当前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内,农民的土地权属认知是农民与农地产权环境交互作用下的认知建构的产物;如果产权环境中的外部干预越少(直至没有干预),农民就越倾向于建构起私有土地产权认知,也就有更强烈的保护耕地质量的意愿;但是,受当前农业比较收益较低的影响,农民的这种意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耕地质量保护的实际行为。由此启示,要保护耕地质量,并不必然要求农地的私有化改革,但须减少乃至杜绝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任意干预,并切实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界反复提到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问题,但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搜集整理近十几年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发现中国农民普遍存在土地所有权幻觉,表现为谁干预了农地产权,农民就将其视为所有者,无人干预则认为自己是所有者。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并非现行法律文本知识传播的结果,而是农民依据产权干预环境自主建构农地所有权认知即形成所有权幻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应积极利用和保护农民的所有权幻觉,在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的法律框架内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农地使用权与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达到明晰产权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土地情结正处于变迁之中,但它的经济意义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为此,本文基于1149份问卷数据系统研究了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土地情结已经由传统社会时期"生作耕、死作葬"式的一元形态,转变为传统与现代杂陈的多元形态;这种变迁的经济意义表现为,土地情结越浓厚的农民,越期待私有土地产权,并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愿也越强烈,但离土创业的动机却越弱。由此给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即土地情结浓厚时有利于保护耕地质量,却阻滞了土地流转;淡化时有利于土地流转,却又对耕地质量保护不利。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有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研究基于单雏视角解释“产权正义”,没有明确区分“产权”的多种外延,仅将“正义”理解为相时正义,从而为理解产权正叉的概念带来许多障碍。如果基于多维视角,则产权正义中的“产权”既可以指财产权利,也可以指产权制度,还可以指产权关系;正义既有相对性的一面,也有绝对性的一面。因此,“产权正义”不仅可以指“财产权利正义”,也可以指“产权制度正义”,还可以指“产权关系正义”,而且是“相对正义”与“绝对正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