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亟待加强。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究竟何为人?何为本妻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学研究就走上了中国化的历史道路。六十余年来,外交学中国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学科体系建设基本完善。但由于学术体制和研究人员自身的原因,外交学研究也存在一些缺失,例如原创性理论缺失等。外交学中国化要想进一步深入发展,必须合理吸取六十余年的探索经验,力争在外交学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促成"中国学派"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是中国国际战略角色不断转型并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束缚,放弃了国际体系挑战者的角色,从局外旁观,消极参与转向积极参与,开始了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推动多极化,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来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所作为"将是本世纪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维稳”力量,它不仅关系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也直接影响亚洲地区的稳定.但随着中美关系快速进入深度调整期,两国之间的潜在矛盾也渐次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在上升.为确保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跳出两国关系40年来形成的“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钟摆式逻辑,中国需要突破对美外交的思维定式,而美国则需要让渡一定的空间,认可和接纳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先后制定了印度洋政策,然而这些政策中暗含着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印度洋对中国的南向发展也至关重要,中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力,适度发展必要的海上力量,同相关国家增信释疑,尊重其他国家在印度洋的合理利益诉求,以更加积极的多边主义态度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创造印度洋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实际控制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中,战略边疆具有特殊的效能,例如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等。本文认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周边虽然摩擦不断,但支撑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为期20年的“战略机遇期”之中,而且在可预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不过,周边变局所引发的危机也预示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为此,在中、短期内,中国需要因时因地调整某些具体的外交政策,防范周边“战略意外”的发生;长远看,中国周边战略思维尤其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积极塑造继续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认为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有益于人才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对学生动机、兴趣、意志三方面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阐明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国竞相寻求在印度洋的经济、战略与安全利益。国际政治的重心因此正从传统的大西洋与太平洋逐步转向印度洋。这促使印度洋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21世纪全球博弈的中心舞台之一"。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安全利益逐步增多,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博弈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在地缘政治意义上,中国也应该成为一个印度洋国家。因此,中国需要结合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目标,依据自己的国力,尽早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印度洋战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即解放农村生产力,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据全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每年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都在几千万人左右。农村劳动力流出最多的省份是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尤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份如安徽省最为突出。我省1992年农村劳动力2432万人,耕地436.56万公顷,劳均耕地0.18公顷,若按解放初劳均耕种0.67公顷土地的水平进行估算,农业只需要650万人左右。除已进入乡镇企业535万人,劳务输出约500万人以外,农村仍存在700—800万剩余劳动力,并且预计每年将新生成剩余劳动力60多万人。研究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一项牵涉奔小康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