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效应 (一)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推动效应 加工贸易是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出口的一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它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3.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并给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带来良机。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具有产业集群性、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移、先船舶制造再船舶配套转移和时效性四大特点。中国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对策为“以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大基地;以产业集聚进行企业优化整合,组建强集团;强调优势和特长,开展错位竞争;积极承接国际船舶配套业的转移,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积极承接国际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的转移,不断提升造船层次;尽快提升我国船舶设计与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模式,我国成为外资并购热点具有其必然性.通过分析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开展中小城市应对外资并购的对策研究.本文对中小城市(以镇江市为例)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小城市应对外资并购的基本对策、方向选择和方式选择,并设计了中小城市(以镇江市为典型)相应的外资并购控制程序,提出了中小城市应对外资并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世界造船中心的转移、船舶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分析影响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并就此建立评价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求得该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船舶工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各区域间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江苏作为中国第一造船大省.在全国船舶工业中不仅占有重要地位,且竞争力不断提高。江苏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阶段。镇江船舶工业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较慢,已远远落后于江苏省的南通,泰州。世界船舶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应运而生.目前,资金缺乏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是制约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通过设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局面.同时,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已在资金、政策、发展环境、客观市场等方面具备了可行性.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主要包含设立、投资、退出三个阶段,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各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才能确保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运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舶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其自身发展产生的推动力,还体现在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所产生的产业波及效应.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通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关联面、产业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以及生产诱发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船舶工业的产业波及效应,结果表明:船舶工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而紧密的关联,对相关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业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对区域经济具有非常突出的带动作用。因此,很多地区将之作为一个先导、支柱产业予以优先、重点发展。镇江船舶工业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慢,但具有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相应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船舶配套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自从德国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倡导在大学里开展科学研究以来,大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而且具有了科学研究的功能。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创立斯坦福大学科技园——硅谷,更使大学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振兴经济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依赖于其学术水平和科技能力的显现度,依赖于其在经济建设中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调动科技团队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高校科研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