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勾勒出了几千年来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神话传播的研究,是神话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神话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神话的具体研究中,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许多神话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这就影响到我国神话研究的顺利进展。本文想就这一问题结合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情况,谈一点粗浅之见,希望得到识者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诗人汪承栋步入诗坛,已是二十六个春秋了。二十六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作为诗人的生命,无疑是漫长的历程;何况这二十六年又并不是全都属于诗人所有。十年浩劫,十年停笔,就曾在诗人的创作道路上留下一段不少的空白。我们叹惜那流逝的时光,更尊重严峻的现实。然而,创作又往往不以时光定成败。所以当汪承栋的一本散文集《昆仑山下的明珠》(196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和九本诗集《从五指山到天山》(195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昆仑垦荒队》(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雅鲁藏布江》(195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高原牧歌》(196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黑痣英雄》  相似文献   
4.
英雄史诗,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特有的门类之一,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娇子。在汉族民间文学作品中,至今尚未发现称得起英雄史诗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发掘、搜集、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对英雄史诗的研究又倾注了浓厚兴趣,写了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已经三十周年了。三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事业,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蓬勃发展。特别是蒙古族新兴的电影艺术,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已由蒙古族文艺工作者编剧和演出了《沙漠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学科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它必须要有构成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许多条件。如供本学科研究资料的积累;这些资料的特点和分类的逐步明朗;研究领域和对象的确立;研究方法的形成:研究目的的明确;理论构架的形成等等。就民俗学学科而言,这些条件都是成熟了的。本文就民俗学方法论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7.
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日本农耕民俗文化的互相影响源远流长。考察历史源流的演变,无疑是农耕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比较民俗学研究,又是探讨两国农耕民俗文化联系与差异的一把钥匙。在对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中,我有意选择了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课题,这种选择出于两方面的考察。一方面,我认为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在农耕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农业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几乎是一种“习惯法”,对生产、生活具有约束作用。其次,年中行事,即中国所谓的“岁时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着生产、生活中的多种文化因素,民间的信仰系统纳入其中,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想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排比,对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追究造成这种差异的种种原因。由于考察时间的仓促和访问对象的局限(如大多数访问对象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许会有一段差距,这只好等到将来有机会再行补救。  相似文献   
8.
傩文化刍议     
傩和傩祭,是我国极为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傩,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学研究中,属于巫文化范畴。巫文化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一切巫术活动及与之有关的众多文化事象。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考察,傩祭、傩舞、傩戏等,在民间都是靠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传承的民俗现象。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巫文化曾经是其先导,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延续至今,从而构成今天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彩背景.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二十年代未和三十年代初,在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和历史唯物论,通过对《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的批判,立足现实,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投降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鲁迅用他那尖锐、泼辣、投枪一样的笔,深刻地揭示  相似文献   
10.
傩和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活动,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事象。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这种巫术活动在广大中原地区曾十分盛行,有国傩和乡傩之分,但其主题都是驱鬼逐疫。到了宋代,傩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除保存驱鬼逐疫的仪式外,增加了许多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戏剧表演。宋代以后,傩的表演将驱鬼、娱神和娱人相揉在一起。但随着中原地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