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改革开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发生更大的转变.人们需要转变的观念很多,本文着重谈转变对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对立的认识,树立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既对立又同一的观念;转变只以生产关系作为区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的认识,树立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统一来区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非基本规律马学融关于真理发展的规律问题,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一般都只讲两条:一条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规律;另一条是由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入真理辩证转化的规律。这两个命题虽然都能在经典著作中找到根据,但根据...  相似文献   
3.
这一课包括两节和一个简短的前言.前言只有几行字,但很重要.它首先讲明在学习了唯物论之后为什么紧接着要学习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它揭示了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到人脑所产生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它揭示了物质世界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其次,前言还讲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和一系列基本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一课是唯物辩证法部分的绪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三)为什么要学习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邦”,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总任务已作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准则而庄严地载入我国的新宪法.它完全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根据他发现的两个划时代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的结论。马克思在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代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思想则是这一结合经验的哲学概括。毛泽东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作的论证;二是对违背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倾向,作了分析和批判;三是对如何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方法论上作了总结和概括。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部内容中,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贯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来,理论界开展了对人的“需要”的讨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的同志认为,在生产和需要这一矛盾中,需要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把需要和生产这对矛盾视为唯物史观的起点和前提,并提出这一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必须商榷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