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真正开始了民族化的进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它用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里还是个空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创立了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历史地位和运行方式。这个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开创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际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 ,加强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 ,不仅具有一般的重要性 ,而且具有特殊的紧迫性。要重组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实现全世界无产者、劳动大众和进步人类的大联合 ,必须以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为基础 ,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形式 ,有一个双边交往、区域会议、世界会议这么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继承和发挥了列宁关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实行责任制的思想,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使责任制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措施和实行责任制的形式,以一个比较完整的搞责任制的构思,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的思想内容,为我们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加强经济和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50到60年代,毛泽东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运用于我国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分析了我国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总结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主要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不要四面出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等。这些观点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国家并非无能为力 ,更不是国家历史的终结 ,但国家的职能有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体 ,对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维护国家主权、涉外经济管理和涉外文化管理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两个发展趋势 ,建设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在对外开放中又要坚持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应当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继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 ,为促进社会主义全球化做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马徒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自产生以来才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原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早,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论著;在我国,研究的进步较晚,近些年来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管理学,公开发表了为数...  相似文献   
9.
在苏维埃俄国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对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列宁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整治拖拉作风的思想,并揭示了官僚主义是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分析了官僚主义复活和蔓延的原因,阐明了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列宁这一思想,对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有中国特点的社会管理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管理思想。邓小平的社会管理思想,是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最高成就。社会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实践,要求我们对它作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