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长期以来,对《水浒传》中的“征方腊”,有一种相当普遍而且牢固的看法,即方腊是完全正义的一方。而宋江则完全是非正义的一方。十年浩劫中的“评《水浒》”运动,不必提及了。就是今天,我们有此同志也还是认为:宋江“征方腊”是“完全蜕变成了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工具”,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别动队”。等等。由此,不由不引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词作的结构艺术 ,分五个方面 :一、回环往复 ,波澜迭起 ;二、逆入倒插 ,跌宕顿挫 ;三、留下空白 ,逗人想像 ;四、纵横铺陈 ,枝劲花繁 ;五、开头结尾 ,多姿多态。  相似文献   
3.
清人潘德舆在论述《水浒传》一书之“愤”时,认为其作者是在“大声疾呼前代之乱,以警当时之道也”。这话,很有代表性。明清作家继承并发展了那个萌芽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发愤抒情说”。他们在论述小说的社会功能时,不论是“大声疾呼前代之乱”,还是本朝之乱,都是为了“以警当世之道”,即为当代的人们敲起警钟,提出警告,以便找出改善的办法。“以警当世之道”,正是明清作家所以要继承并发展“发愤抒情说”的共同用心。  相似文献   
4.
王枝忠教授的《汉魏六朝小说史》,虽然我读得既粗且浅,然而印象甚好,感到很有特色。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点:一这部小说史专著的一大特色,是资料丰富,内容充实。自汉代而魏晋以至南北朝这三个时期中,一般治中国文学史的人,除了论述《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十五种小...  相似文献   
5.
1990年12月8日至12日,浙江《水浒》研究会第8届学术讨论会与明清文学教学研讨班在金华市联合举行。由浙江省高师培训中心和浙江师大中文系共同举办。参加人员有省内外专家、学者与《水浒》研究会会员40余人。会议就《水浒》与明清文学的研究交流了成果,沟通了学术信  相似文献   
6.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著作中,很少有把帝王作为反面形象塑造的,而《水浒》作者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成器的亡国之君。让我们来看看施耐庵是如何塑造宋徽宗赵佶这一形象的?也看看这个形象在人们中产生了什么后果? 一、“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这样一个地主阶级的最高头子,虽然身居至尊之位,但是,《水浒》的作者却有些“免俗”,并未给他戴上什么灵光圈之类。作品一开头,就是那么实实在在、朴朴素素地介绍了他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古典作家有许多关于小说技巧的精辟论述。本文拟就他们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及语言三方面的看法略加述评。一鸳湖烟水散人在《女才子书》的“自记”中说:“惟绘一美人于胸中,方能置美人于笔底。”一个小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在“置美人于笔底”之前,先要具有“绘一美人于胸中”的技巧。这种技巧,明容与堂刻《水浒传》卷首《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一文中,称之为“劈空捏造”。且看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明清作家关于英雄形象的论述●马成生自从《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杨家府演义》《云合奇踪》等相继问世以来,或出自贵族,或出自平民的各种英雄形象,便联翩地出现在古典文苑的画廊里,引起社会上广泛的注意。明清作家或作序,或作跋,或在书眉行间评评点点,自然便...  相似文献   
9.
一王维一派的山水画,用的常是渲淡的笔墨;然而,层峦显趣,飞瀑生辉,逗人想象,耐人寻味。《水浒》中的何九叔形象,颇象这样的山水画。开头,似乎是漫不经心的淡笔一抹:何九叔到巳牌时分,慢慢地走出来。请看,作者既不用肖像描写,也不作心理刻划,而让这个何九叔形象只是个影子,从画面的远处渐渐地化出来。然而,却不知不觉地牵动你的思绪。  相似文献   
10.
清人罗浮居士的《蜃楼志序》,对小说的结构艺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无甚结构而结构特妙。说得颇为深刻。“无甚结构”,并非说没有什么结构,而是指那种没有显露人为痕迹的结构。也就是说,要巧夺天工,宛然自成,这才称得上最好的结构。这是对小说结构艺术的最高要求,也可以说是对明清作家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理论的高度概括。“无甚结构而结构特妙。”如何达到“特妙”?从哪些方面着手?明清作家已经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