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口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和科技(Science & Technolo gy)为核心,构造了PREEST系统模型。以PREEST系统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87-2001年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助多目标规划理论,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多目标集成模型,并以"十五"计划纲要为基准,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十五"期间中国可持续发展传统模式和规划模式的对比分析,就中国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居民消费碳排放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因此从居民角度研究碳排放对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居民生活引致的碳排放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居民消费直接消耗能源导致的碳排放;另一部分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基于碳排放系数方法,对中美两国居民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直接碳排放进行了定量的核算,在测算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其异同。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居住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煤炭和电力两大方面,美国居民居住碳排主要集中在电力和天然气两个方面;(2)天然气和电力成为中国居民居住碳排放量的两个增长点;(3)两国居民交通碳排放量占比均较大,但是中国居民交通碳排放仅为美国居民碳排放量的八分之一;(4)现阶段中国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量均逐年上涨,美国居民近些年则呈现略微下降趋势;美国居民直接碳排放量是中国居民直接碳排放总量的约3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最先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已成为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而替进口国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碳泄漏的发生。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2002年和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核算国家及部门层面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分析进出口排放较多的重点部门,探讨由对外贸易引起的碳排放责任的归属,最后为得到更加合理的减排方案及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中美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两国居民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因居民生活消费引致的间接碳排放进行定量的核算,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居民生活消费引致的间接碳排放总量方面,美国整体上一直高于中国;但近些年中国呈逐年快速上涨的趋势,美国则呈现逐年略微下降的趋势;(2)美国居民消费引致间接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信方面;中国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居住方面,约占50%左右,在文教娱乐、交通通讯方面,中国远低于美国;(3)在家庭设备方面,中国居民家庭设备使用量增长迅速,但是家庭设备碳排放量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4)从居民居住导致的间接碳排放量绝对量来说,美国居民居住部门的碳排放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数值4亿吨;而中国居民居住导致的间接碳排放量从2002年的1.5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5亿吨。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的20世纪黄河流域人口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人口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对认识一定社会阶段的区域人口增长规律、经济条件、人口政策等对人口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影响 ,制定和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有着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黄河流域从西向东横跨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 9省 (自治区 ) ,包含了 3 61个县的全部和部分区域。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 ,进行黄河流域人口 2 0世纪以来的时间变化以及近 5 0年来的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了解黄河流域的人口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 ,对在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7.
城市流动人口的经济贡献量化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马晓微  张岩 《人口研究》2004,28(4):63-67
城市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有关这一贡献的量化计算仍有待研究。有鉴于此 ,本文将合作博弈中Sharpley值方法引入经济贡献量化计算 ,并结合北京市建筑业外来劳动力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 :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通过Sharpley值和生产函数方法得到更深刻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者对收入差距与碳排放的相关性做了一些研究,但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为探究在中国国情下收入及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间的相关性,核算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并采用差异性测度方法(基尼系数、拟基尼系数、Kakwani指数、Theil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2年,中国处于收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而居民消费碳排放量扩大的阶段;(2)收入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量非线性正相关,处于不同收入组的省份,在发生收入组变化时,碳排放不平等程度会呈不同的变化趋势;(3)从全国来看,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间负相关,但是从各收入组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4)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促进人均间接碳排放量降低的共赢局面很难达成。政府应根据收入差异化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倡低碳生活主动减排,并推动供给侧改革及促进科技创新以减少间接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些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基于LMDI方法定量分析了1996—2009年北京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变化特征,研究影响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的影响作用正逐渐减弱,而降低能源强度能够有效抑制终端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虽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在目前并不显著,但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北京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源强度及碳排放系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缓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技术手段发展迅速,教育理论推陈出新。实践与理论之间如何交融?通过何种技术才能将教育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怎样使用这些技术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