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在论述鸦片战争末期道光对英人的态度时写道:“奕经战败后,道光帝停止再调新兵,立即派造投降派首领香英、伊里布‘驰赴浙江,相机筹办,设法羁净.’所谓‘羁留,是叫奕经协同耆、伊不要失去投降的机会。道光帝抱着投降的诚意,英国侵略军却毫不理会,继续向目的地南京进发,”[1]这段论述因形成较早,立论正规,故后辈史家在其著述中多转相引用,被作为道光开战即降的证据而流传甚广.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说“奕经战败后,道光帝停止再调新兵”与史实不符.按奕经现复浙江王镇失利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  相似文献   
2.
从新桂系首领李、白二人的私人关系,新桂系在广西采取的政策,以及与中共的关系几方面着手,分析了新桂系鼎盛一时的原因,同时也说明:新军阀势力无论如何强大,只要它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在解放战争期间 ,白崇禧重掌兵权 ,霸据华中。由于蒋白双方积怨过深 ,在淮海战役决战的关键时刻 ,白坐视国民党部队的失败 ,且逼蒋“下野” ,继而又追随蒋与人民解放军顽抗到底。白的行为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 ,他本人也选择了一条自取灭亡之路。“黑色幽默”刍议  相似文献   
4.
林华国先生积数年功力而成的《义和团史事考》一书,就义和团的源流、实力、庚子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清政府内部各派对它的态度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考证,并对当前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看法.掩卷之余,笔者觉得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新的开拓.一、对毓贤、袁世凯与义和团的关系作出了新的界定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并称的三大群众运动之一,其分散性、神秘性和复杂性又使其独具特色.在这次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中,清政府内部各派人物如既贤、袁世凯等对它的态度如何,自然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义和团…  相似文献   
5.
清代安徽共有11 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是唯物辨证法的思想方法精髓,是我们确保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繁荣和稳定的实和工作方法,也是邓小平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思想的践纲领.一、既尊重历史,更尊重现实:邓小平制定香港繁荣和稳定政策的指导思想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一个历史里程碑.邓小平晚年在设计香港回归时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收回香港的主权;二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针对英方散布的“香港的繁荣高不开英国的管辖”的奇谈怪论,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第一次会谈时当即指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  相似文献   
7.
树人兴学垂青史──记张治中先生和黄麓师范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中先生既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又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步伐.青年时期,投笔从戎,追随孙中山,为其领导的民主革命英勇奋斗;随后投身北伐和献身抗日事业;三到延安,促进了新疆和平解放;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同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历经政治风云变幻而不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从没有带兵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国内和平事业,有“和平将军”之称.尽管身居国民党政府要职,却不忘造福乡粹,闻名全国的黄麓师范学校就是张治中先生亲手创办的.一黄麓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