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塞尔的意识分析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认为 ,意识中的时间性体验都是指向现实存在的或延存的东西 ,即感知所具有的内在性与外在性。它是审美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能够使当下不在的东西在自我意识中得以呈现、澄明。由此可知 ,审美对象的价值表现 ,不是由我们的判断 ,而是由我们的直接感受或体验而来。这是我们解读现象学美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源于对圣经等历史文本及其渊源的阐释,它深深扎根于人文科学之中,致力于对文本、历史与文化的解释。解释学家们的最终诉求在于揭示超越科学方法论作用范围的对真理的经验,它专注于对现象的理解,所探讨的是实践性智慧,在实证科学无能为力的地方,为我们奠定了理解的基础。解释学对我们反思文化传统,对文化传承乃至全民思想教育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强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民族国家的权力在不断削弱;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大国,特别是美国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权力与影响。全球化背后的实际动力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实质必然激起弱小民族的抵制和反抗,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意识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只要强势国家的资本扩张在继续,这两种对立势力的对抗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的“自我”观主张这样一种主体性理论:人的一切知识经验都是从“自我”出发所获取的,除此之外,我们至今尚未找到一个可以为人类普遍适用的认识的出发点。“自我”是由多个同一性(他我)叠合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自我”始终存在于渗透着群体价值的交往与建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