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0月版)中,收有一篇《初次见鲁迅先生》的文章。文末注明的写作日期是“1926.3”。这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世时就已发表过的文章,同时,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的一篇中学生写出的鲁迅“印象记”,不失为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下面,就这篇文章的有关问题,提供几点新材料。一、文章的作者及文章发表的经过。《初见鲁迅先生》的作者马玨,当时是北平  相似文献   
2.
林纾,这位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及第一个小说翻译家,他在翻译小说方面所作的贡献及产生的深远影响,已有不少专文、专著加以探讨、评论,本文故不赘言。这里,个人想就他在译述《伊索寓言》上所作的可贵尝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作番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还望读者给以指正。  相似文献   
3.
出自《礼记·檀弓》的“嗟来之食”的成语,是人们所熟知的。新《辞海》在“嗟来食”条下引录原文作了这样的标点:“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其他选本,对“嗟来食”句,亦莫不作如是标点。有的并根据这种标点,将此句语译为“喂!你来吃吧!”或“喂!来吃吧!”(分别见《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二、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寓言选》)。对“嗟来食”作如是标点和解释,粗粗看来,亦似相合,但若从词汇发展的角度作历史的考察,却发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泓之战”中,有这样一句:“虽及胡考,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古今一些有代表性的注、译本中,或句释为“虽及元老,犹将擒之,何有于二毛之人”(古文观止》),或今译为“虽然是老头子,俘虏了就抓回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沈玉成《左传译文》),总之,在解释上并无什么不同之处。对这种解释,我以为是欠当的,是与其原意不相符的。合乎原意的译文应该是:即使把年龄特大的敌人也算上,俘获了,就要割取左耳(以计功),还顾及什么年龄的老大?让我们从许多注本都不予注释的“获”及“取”的实际含义上来看。《说文》:“获,猎所获也。”用在战争方面,则可引申为“擒获”、“俘获”。“获”的这种含义,在《左传》中,则包括“生获”、“死获”。僖公十五年《经》、《传》中“获晋侯”之“获”,即指“生获”;宣公二年《传》中“获乐吕”、十二年《传》中“皆获在  相似文献   
5.
《郁离子》(下简称《郁》)的作者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读书期间就表现得才识过人、卓荦不凡。二十岁参加元朝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在官场中因受压抑和排挤,旋弃官归隐。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又因反对招安方国珍,而弃官还青田。至正二十年,应朱元璋征召出山。他向朱元璋“敷陈王道”,出谋划策,深为朱倚重,尝称其为“吾子房也。”明初主要典章制度,大都是他和宋濂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逆序词与中古词汇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逆序词与中古词汇变迁鲍延毅请注意《金瓶梅词话》这段话里的“油酱”:“于是(惠莲)起身走到大厨灶里,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的一根长柴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着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  相似文献   
7.
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我国古代一部出色的政治寓言故事集——《郁离子》(明、刘基撰)点校出版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经过点校者的一番校勘整理、补苴罅漏之后,使人感到它好读了,容易见到庐山真面目了。我们广大读者应该感谢点校者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寓言史纲》是陈蒲清先生《中国古代寓言史》的续篇,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他的问世,不仅完成了他中国寓言史的宏大建构,而且,通过对我国现代寓言史的全面、深入地探究、总结,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当代的寓言研究与寓言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说“儿”     
《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中“儿”字,一般注本不予注释。唯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儿,木兰自称。”此注实为必要。但可惜过于简略,似有加以补充的必要;儿,是当时妇女的自称之词。这一点,宋赵与时已曾指出:“术兰诈称男子,代父征行,逮归家易服,火伴方知其为女。当其见天子之时,尚称男子。而‘送儿归故乡’何哉?儿者,妇人之称也。”(《宾退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