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能够跨越时空,属于整个世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阐释研究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前提,是莎士比亚研究的基础一环,也是莎士比亚研究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新的文学研究视角的出现,学者们不断将莎士比亚作品置于新的背景之下,从新的视角对其加以阐释。改编是一种传承,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改编及其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将为改编提供理论指导;对改编后的作品进行研究,将促进改编质量的提高。莎士比亚作品的传播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集中体现。对如何在异域文化中培养适合传播莎士比亚的语境,对改编作品的本土化思考以及传播手段的研究,都将促使莎士比亚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中人称指示词很少出现,而在英诗中却比比皆是。英译古诗时,译者势必要在译入语中加译出人称指示词来。本文试从人称指示词的添加问题出发,对人称指示词在再现诗的主旨、情趣、重组译文的句式以及隐替专有名词等四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阐明人称指示词在古诗英译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3.
二语写作的过程是作者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无灵主语句不仅在二语写作中用词、句法、语篇,甚至语体的使用上都有特殊的句式意义,更是二语写作中思维转换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是二语写作中产生无灵主语句的重要机制,是抽象思维转换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学生可以通过以写无灵主语句为目标,通过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等转换机制进行矫枉过正的训练,逐步减少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从而实现写作过程中两种思维间零距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