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徽州赋役保甲合同文书的语境中,清代保甲的推行主要以图甲为基本框架,是在图甲基础上添设的一个职役,长期沿用或模仿图甲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徽州民间长期存在图(里)、保并存的格局,它们之间功能或有重合的情况,却没有发生更替。这说明了都图里甲体系为主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随着钦州西南部的中越边界(实际控制线)的显著变化,钦州的佐杂驻地的变动也较为频繁。佐杂派驻的变动,主要集中于七峒之地和沿海地带。明代的巡检驻防主要呈现退缩的局面,不能有效应对四峒叛离和沿海寇乱的严峻形势。清代开始对佐杂格局进行了积极调整,适应了边疆局势的变化。佐杂守御格局与分防派驻制度得以有机结合,有利于巩固边疆社会安定,反映了国家权力对中越边境地带的各色人群、交通贸易等方面的渗透,具有十分鲜明的边境和要道控制之色彩。  相似文献   
3.
九相公作为汪王信仰的附属神祇,是徽州地区广为流行的民间信仰,但各地的功能和显灵故事差异较大,需要详细的个案积累,才能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明清时期,徽州边缘山区札源村九相公崇拜的形成,与里社制度密切相关,进而与吴氏宗族的驸马传说相联系,成为札源吴氏共同信奉的神灵.该民间信仰在经历了与周边村落族姓的联合和分化过程之后,形成了一定的祭祀规则,反映了札源吴氏宗族所构建的社会网络与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4.
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先后共新建和重修了102所。书院在地域分布上遍及福建全路的八个州军,但是分布很不均衡,其中以建宁府最为集中。书院的选址以南宋中后期为界,此前多数书院分布于山水丛林之间,以后则随着书院的官学化开始由山林向城镇靠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