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指出,一部刑罚史就是一部国家权力对个体征服、控制和利用的历史.英国法对自杀者的惩罚和宽宥,一方面可以用福柯的刑罚政治经济学来解释,另一方面又扩展了刑罚政治经济学的视野.英国法的历史表明,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国家权力通过惩罚或宽宥自杀者而对活着的个体进行威慑、控制和利用,与此同时权力也自我调整,从而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与国家权力的转型和发展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世贵  黄永锋 《学术界》2003,(1):167-180
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专门的法学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最早出现于晚清时期。在社会深刻变革之际 ,法学教育既显得有些仓促和被动 ,同时又带有某种速成的意味。因为“作为把旧人过渡到法政新人的一座桥梁 ,法政学堂承担了新旧法制转型时期的过渡任务”。〔1〕民国时期 ,随着政府逐步意识到法学教育对于国家治理的深远意义 ,以及法学教育自身的积累与对外交流的增加 ,参照大陆法系模式的法学教育机制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北京政府期间 (1 91 1— 1 92 8) ,法政学校数量不断增加 ,法学一直是最热门的专业 ,但此时的…  相似文献   
3.
一、图书馆功能的新变化 在网络化数字图书馆时代,随着信息载体发生的很大变化,图书馆除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实现传统图书文献服务外,在科技知识信息传递、在开展社会服务教育、在实现文化环境育人的社会职能上也有了许多新变化。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充实与完善,图书馆不仅实现基本的信息文献传递服务,还要借助网络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这些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借用社会阐释学方法,以司法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为背景,文章从法律治理技术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司法考试制度。指出,司法考试制度必须置于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法律专业化、法律共同体、法律治理化和政治文明化,是我国司法考试制度在逻辑上所承载的价值导向,其集中体现了围绕着人的素质构成问题的法律治理技术在我国的运用和展开;司法考试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一系列配套制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陪审团审判是普通法系国家对案件事实进行裁决的一种司法方式,同时也是扩展公民权利的一种政治形式。在梳理历史、分析现实的基础上,勾勒出一幅关于爱尔兰刑事陪审团发展历程的图景,并从制度功能的角度指出,爱尔兰的刑事陪审团在总体上已无法满足由其国情所决定的司法和政治需要。而一个制度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并产生实效,就必须契合于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状况,否则就会成为仅仅停留在"纸面规则"中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经验出发,提出并分析了分别指涉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实质、教学素材、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四大关系,认为法律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质在于法律而非英语;在教学素材方面教师应当选取一些著名的判例进行讲解,以充实课程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遵循“提问一讲解一评论”的授课过程,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目标上应当强调学生“译”的能力,并以此带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审判权的运行状态既有独立、被动、中立、公开、专业、终局和公正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反的一面,因而用前者来解说审判权的性质,解释力有限。公力性、界权性、租值性、代理性和裁量性,是审判权在更深层面且更为持久的属性。公力性是指,审判权属于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离不开公共财政和公共强制力的支撑;界权性是指,审判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争议资源/财富的产权进行界定,从而决定其归属或者分配;租值性是指,审判权本身就属于资源的范畴,具有价值和财富效应;代理性是指,审判权的使用者处于代理人的地位,审判权的运行质效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代理人所面对的激励和约束;裁量性是指,裁判规则或者案件信息的不完备,使得审判权的运行无可避免地要受权力使用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展开的分析,能够跨越时空解释古今中外审判权的各种运行状态,因而理论解释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充分翔实的史料,《规训与惩罚》概括出了“酷刑展示与公开处决”、“传播惩罚符号表象”和“监禁”等3种刑罚权力运作机制;通过阐述和分析3种刑罚模式之间的转换过程,福柯向人们展示了他从众多史料中提炼出来的刑罚政治经济学,由此也揭示和论证了欧美近代史上刑罚发生重大转变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揭示了复仇欲望的产生过程以及可能的排遣途径;概括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三种暴力复仇的心理和表达机制:正当途径阻塞型、社会支持崩溃型以及正式制度剥权型;并指出,实现社会控制应当关注复仇欲望的排遣,对于受冤屈者而言,除了要在精神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畅通无阻的制度性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0.
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了制度-利益均衡论的假说,并运用该假说的分析框架对与司法考试制度相关的四个悖论--鼓励思维与压抑思维、法学的神圣化与法学的庸俗化、法律职业者的过剩与法律职业者的缺失、造就法律职业共同体与分化法律职业群体--进行分析;在揭示了其中的制度利益和制度均衡状况后,对司法考试制度的成熟性和活力作了一个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