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揭开了中国民生建设的大幕,引领了中国民生建设的百年变革。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的实践体现为三大逻辑,即民生建设的进路逻辑、人民立场嬗变的逻辑、民生观念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相生相长的逻辑。这三大逻辑紧密相连,在党百年民生建设过程中相生相伴。党百年民生建设实践的逻辑启示我们:新时代新阶段高水平民生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的民生现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传统民生思想“现代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体现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育和管理规范四个方面.浅析我地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既与神性相对立,又超出人的自然本能。人的理性本质在于以理性为道德立法。道德与理性的悖论则在于道德的"理性化"过程,即误把工具理性运用在道德价值理性领域,导致了道德的非道德化。道德与理性悖论的解决需要以理性的力量与方式,强化人们对道德的尊重,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向善的指向。  相似文献   
4.
黄瑞英 《齐鲁学刊》2007,(5):131-135
道德信仰在伦理学体系中的缺失,使得道德的神圣感不复存在,人生的意义难以寻觅。信仰在本质上是对实体的回归,道德则是对"道"、对"伦理普遍物"的追求、分享,是使个体"单一物"与伦理"普遍物"合一的冲动。道德与信仰的结合在伦理,道德信仰最终实现在个体对实体性或普遍性回归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道德起源与发展的动力都源于生命,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关爱生命,引领学生在对道德的追寻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生命。然而,高校德育中的生命缺失与高校学子由于对生命认识的无知而产生的生命困顿现状,使得生命道德教育成为迫切需要。生命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理念,在内容结构上包含如何对待生命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如何符合生命需要两个层面。追根溯源,则需要确立道德意义世界,终极价值关怀与意义指向方能担当起为现代人"安身立命"提供信念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康德认为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给自足的。但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人的道德现实又是非纯粹的,道德的最终目的在自身的纯粹性中不能实现,故必须超越道德的纯粹性而进入到道德的非纯粹状态,并尽力寻求人的现实与人的理想之间的某种统一。康德把纯粹道德导向道德信仰,是保证道德意志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