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一个国家公园,是这样一片比较广大的区域:它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及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休憩的特定作用,或者存在着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到此观光须以游憩、教育以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批准。” 虽然在 1972年 11月 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并於1975年9月25日生效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际公约当中,并未特别地强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但在实际上,确立这样一个国际公约本身,就…  相似文献   
2.
龚益 《领导文萃》2012,(8):123-125
究竟是"先发展、再治理"还是"边发展、边治理"?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顺序问题众说纷纭。历史似乎给出了无奈而趋于共识的答案:先破坏,再治理。众多国家的经验,都是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先行破坏,又经过努力建立起新的环境,重树"先生活,后生产"的正确理念。人类无疑要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与耐心,感谢自然生态顽强的修复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在毁灭之前得以恢复生机。与此同  相似文献   
3.
近日,各種報章媒體都在報道這麼一則消息,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啟動,數千名高校畢業生將奔赴祖國西部建功立業。 读這則消息,作為當年的一員,我不由得聯想到30多年前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不過那時候的概念與現在不一樣,上山下鄉是一刀切,基本上没有選擇的權利,我還記得從北京出發時是整整一列火車,浩浩蕩蕩,奔向遠方,那就是車上一群知識青年的未來。說是知識青年,不過初高中  相似文献   
4.
~~西部升起明天的太阳@龚益  相似文献   
5.
通常提及礼仪规范,首先想到的是营销、服务等一些窗口部门的员工或企业管理人员,似乎与企业内部制造部门不太相关,难免会引起生产线上职工“是否有必要”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对於经济发展来说,风景名胜区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就应该利用,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同样值得关往的是我们利用风景名胜区这麽一种公共资源要达到什麽目的。在一片发展经济的呼声中,社会注意力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这样一些所谓“硬性”经济指标上,形成一种值得警惕的唯经济论的倾向。 社会进步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如果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那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极有可能呈现出畸形的状态。我们在这里说当前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缺乏并不是空穴来风。最典型的事例莫过於“法轮功”邪教的泛滥。…  相似文献   
7.
所谓技术进步,在生产函数理论中表现为非因成本增加而对产出作出的贡献。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它不仅包括新的生产技术,还包括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企业(社会)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与新知识的发现紧密联系,这些新知识使得企业能够利用新的方法来组合一定数量的资源,以实现更大规模的产出。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进步和资本形成(投资)密切相关,技术进步通常要求投资於新的、更强劲有力的机器设备。但是也有并不要求采用新的或者更多的资本设备的情况,例如现代轮作和边耕技术就是在并不需要更多投资的情况下促进了产…  相似文献   
8.
正通常提及礼仪规范,首先想到的是营销、服务等一些窗口部门的员工或企业管理人员,似乎与企业内部制造部门不太相关,难免会引起生产线上职工"是否有必要"的质疑。一些职工认为企业在搞形式主义,生产部门不是对外部门,和顾客没有接触和交流,只要做好工作就可以了。还有职工认为,咱们是制造人员,整天穿统一的工  相似文献   
9.
材料的进步直接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从人类摆脱了原始生活生产方式的束缚,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就越来越体现出人类作为智能生物的追求。20世纪末,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机或无机的建筑涂料,以及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建材”如雨後春笋般涌现。虽然各种高新技术建筑材料的应用场合有所不同,作用机理也大相径庭,但是若从技术经济的视角考察,这些材料则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关键是那只占1%的所谓“经过特殊处理”的技术秘密。在这秘而不宣中埋藏着一个深层次的话题现代高科技建筑材料的首要於这种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术语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对术语学、术语规范化理论的研究,对术语翻译实践的研究,对社会科学名词术语进行审定和规范,等等,对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这项工作除语言学已起步外,其他学科还没有开展。这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发展。为此,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位学者就有关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