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9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互保险是保险组织形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对于其他保险模式而言,同样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下,监管渗透不够,反制力不强,导致了相互保险无法彻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治理困境。本文基于塔福域理论和TRIZ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相互保险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即构建“保险域”。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的国家创新系统存在效率低下和创新活力不强的问题。强化我国的创新工作应该采取适应市场 ,及时调整创新系统中各因素的角色 ;实现创新组织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 ;政府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营造创新氛围这三项措施 ,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和西班牙的青少年(国家队)篮球运动员、职业篮球运动员以及NBA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篮球运动员出生在各个月份组别的分布情况研究,探讨出现这种情况的运动员培养、选拔机制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赊销业务所发生的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应收账款事项的日常管理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粤西三所大专院校普修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大多数普系学生对于运动概念理解薄弱,日常缺乏运动,运动受伤较为常见.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对于保持运动健康带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很好的防范运动受伤从而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有效地热身活动才能对长期的运动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让学生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6.
只有从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进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现实路径。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任务,是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客观要求。中国公民道德的生成,既有与西方社会相类似的普遍性,也有与西方社会相区别的特殊性。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公民的道德需要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必须解决国家道德和制度伦理与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道德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态是现实的反映,多与利益有关。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出学业竞争的一面,使学生心态存有狭隘、单一的潜在趋势。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才的评价标准更为多样和多元,合作、共赢与竞争共存。因此,需要确定开放包容心态衡量指标,探索培育路径与构建机制,以培养农林院校大学生形成开放包容心态,实现培养"三农"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58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存在冲突。从厘清“基本法律”与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位阶问题、铁路交通事故中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考量,《民法通则》第123条应当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矛盾冲突不断,“职业医闹”甚嚣尘上,亟需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国古代医患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医德方面,提出了“重义轻利”“易地以观”“仁心”待患的高标准道德要求;同时,也强调医患之间的互信。这些传统医患伦理思想,不仅有利于优秀医德的传承,也将有利于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对此,我们有必要加以借鉴变通。以往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医患关系的经济和法律属性,却忽略了它的伦理属性。只有回归到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上,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增进医患互信,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使用的普通话与现代汉语①不完全相同,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有 动词”的特殊用法。现代汉语中“有”的宾语一般应为名词,只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做“有”的宾语,而且有诸多限制。可在台湾普通话中,却几乎所有的动词结构都可以用在“有”后面。此时的“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是“完成体”的标记。我们将这种句式的结构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尝试分析这种句式产生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