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给出了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交通环境影响互动机理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交通环境损害治理的完整逻辑体系 ,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环境经济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 ,就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2.
隐性课程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 ,它广泛存在于学校校园与课堂环境中 ,并发挥独特的德育影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德育影响目标的“宽泛化”、影响内容的“整体化”及影响方式的“生活化”。实践中 ,隐性课程的德育影响不是自发的 ,它是以现代德育理念为先导的自觉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当今各级政府干部选用,性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一定作用,从而导致女性参政处于不利地位。究其原因最为关键的是传统性别分工所带来的影响所致,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导致了性别刻板角色的形成;二是它强化了带有偏见的社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跨层次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考察团队反思对员工绩效的影响。选取交互记忆系统和团队绩效两个中介变量,基于86个企业团队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团队反思对员工绩效存在跨层次的影响,并且在此影响机制中交互记忆系统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团队绩效对员工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即团队绩效对员工绩效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开始逐渐重视对福公司的研究,并涌现出一大批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文通过资料钩沉与梳理,将已有研究成果分别归类到资料汇集和工人运动、矿权纠纷、道清铁路、福公司与近代教育、福公司与城市建设、相关历史人物等研究专题,并分别指出了它们的长处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发掘历史资料、拓宽研究思路、开阔学术视野,客观认识福公司对焦作近代化和城市化的贡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下,国家主义之“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全民政治、全民福利”,以及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在历史与时代的逻辑中被赋予了政治的正当性,展现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反抗”与“建设”的归依,依然可视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架构中的政治运作。其政治理论和实践形态,之于民族凝聚和民族国家的构建而言,有其合理性甚至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研究中土地集约概念的梳理,以土地投入产出的结构性解析为切入点,比较了城市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区别.文章指出,从农业土地集约拓展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造成"集约"这一概念两个不同质的内涵与理解,这有违于科学术语一致性原则.文章对集约目标泛化造成研究中和政策实施上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的产业竞争力评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竞争力"研究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在全球价值链理论基础上找到一个适合的产业竞争力评价基础,将有助于找出竞争主体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Scholars who have applied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s to studies of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have called for a move beyond the developmentalist approach to accommodate an expan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meanings of remittances. Researchers working in Asia have begun to view the remittances of money, gifts and services that labour migrants send to their families as transnational ‘acts of recognition’, as an enactment of gendered roles and identities, and as a component of the social practices that create the ties that bind migrants to their ‘home’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we depart from the more common focus on remittance behaviour among labour migrants and turn instead to examine how, as marriage migrants, Vietnamese women generate and confer meaning on the remittances they send. First, from the women's viewpoint, we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expectations vested in being able to generate remittances for the natal family by marrying a Singaporean man not only translate into motivation for marriage migration but also shap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arriage. Second, we show how sending remittances are significant to the women as ‘acts of recogn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ed identities as filial daughters, an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power of remittances, in the reimagining of the transnational family. Third, we discuss the strategies that women devise in negotiating between the conflicting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ir natal and marital families and in securing their ‘place’ between two families. We base our findings on an analysis of interviews and ethnographic work with Vietnamese women and their Singaporean husbands through commercial matchmaking ag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