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92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81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Summary.  Social data often contain missing information. The problem is inevitably severe when analysing historical data. Conventionally, researchers analyse complete records only. Listwise deletion not only reduces the effective sample size but also may result in biased estimation, depending on the missingness mechanism. We analyse household types by using population registers from ancient China (618–907 AD) by comparing a simple classification, a latent class model of the complete data and a latent class model of the complete and partially missing data assuming four types of ignorable and non-ignorable missingness mechanism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either a frequency classification or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using the complete records only yielded biased estimates and incorrect conclu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partially missing data of a non-ignorable mechanism. Although simply assuming ignorable or non-ignorable missing data produced consistently similarly higher estimates of the proportion of complex households, a specif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nt variable and the degree of missingness by a row effect uniform association model helped to capture the missingness mechanism better and improved the model fit.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语义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以丰富的例句从以下四个方面:使语言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影响语义的感情色彩;语义的语体色彩及填补或丰富语言本身的意义探讨了语境对语义的作用,旨在唤起读者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择取语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带连续时延神经网络的Hopf分岔现象。对于强核和弱核的情况,利用平均时延作为分岔参数,证明了模型经历了Hopf分岔过程。在带弱核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了分岔周期解稳定性准则。给出了一些数值例子,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世界诸国均无历史演义小说这一品种 ,只有中国才有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的正史 ,历来就有神话、传说、虚构的成份 ,以史为本 ,并敷演其大义 ,达到以史为鉴 ,教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 ,于是乃有历史演义小说的出现 ,历史演义小说经历了衍变过程。中国历史演义小说 ,具有其鲜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长于说理、富于哲理 ;以简驭繁、言简意赅 ;清朴自然、情真意切 ;音韵和谐 ,语调铿锵四个方面探讨了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图书文献出版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在明显缩短,读者对文献需求的程度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合理的藏书布局越显重要。通过对我馆阅览室藏书布局的分析,指出了阅览室在藏书布局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理工、轻人文 ,重职业选择、轻素质教育到以文化素质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讨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这是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也符合在新时期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但是 ,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 ,教育相对滞后 ,所以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融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当前 ,努力探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消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历史上形成的壁垒观念 ,必将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查阅古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古代在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同时 ,如何与改善人居环境、城市景观相结合进行了分析研究。古人的这种做法对于如何改善我国目前日益恶劣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如何使人居环境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密切结合 ,给予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室温固化环氧聚氨酯胶粘剂的方法,给出了该胶粘剂的合成过程及性能,研究了这种胶粘剂在室温下快速固化且获得最好性能的最优工艺条件和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