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必须抓住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实质上是制度性风险,而产权制度是形成制度性风险的根源.在深化产权改革,建立起我国市场化金融制度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行有利于金融风险防范的新的金融制度,并注意金融制度的适用性问题,以免引起新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作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已被国人认可和接受.但国内创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通过建立分层模型,进一步阐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改编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为《邯郸梦》,收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冯梦龙通过改编文本,表达了崇北尊古的曲律观,并以此来规范传奇创作,《邯郸梦》改订的曲牌范式虽没有被曲家编订曲谱时采纳,但也不可完全否认其定曲体的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个命题,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努力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以创造新的网络生态,开创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互联网+”时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学分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学分制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高校教育教学从学年制改为学分制 ,无疑会对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保障系统的图书馆影响尤为突出。高校图书馆怎样适应学分制的变化 ,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下,我国高校建设中出现了校园人与环境的不和、校园主体间的矛盾、高教自身发展中的矛盾以及高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加强高校和谐教育以及改进高校教学机制是解决高校建设失和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几种主要性观念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性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性价值观念。由性本能论———性生育论———性情爱论———性娱乐论———性自我实现论,构成了人类性价值观念发展相互连接的链条,标志着全人类对性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人们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由网络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经典公共领域范畴的重塑或新生。因此,在此探讨经典公共领域的重塑主要特指网络公共领域,广义上还应包含因网络媒介影响的其它生活场域。本文力求运用解释学方法阐释新时期网络媒介的兴起带来了经典公共领域的重塑,并尝试提出中国理想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观主体的利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利他行为,人们总是站在"经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源于一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分析,将各种因利他动机而产生的利他行为也解释为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站在二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基础上,在理性、利他和追求团体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文章运用"道德人"假说来解释利他行为,并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对各种利他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