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7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29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93篇
丛书文集   835篇
理论方法论   236篇
综合类   4822篇
社会学   137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2.
南社是由革命者发起组织的文学团体,他们在近代方志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上海通志馆利用社会各界的南社网络,组建志馆人事班子,从馆长到馆员都是清一色的南社成员。同时,利用南社在其他社会团体和新式媒体的影响力,为方志编纂工作提供便利,从资料收集到成果展示,广泛宣传志馆工作,将修志事业与公共空间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4.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但其思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同他的王室地位和先秦时期的夸饰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矛盾并不影响其人格的评价。韩非子是个爱国者 ,其人格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这一中国文化"黄金时期"的分析,指出思想解放,博采众家之长,进行创造性思维,正是汉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主流,是其特色.儒家成为正统以后,在汉以后千年未遭倾覆,说明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笔者做了一番尝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校教学评估中知识的模糊关系及权重问题,讨论在有关模糊隶属函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模糊技术应用在教学评估中,为教学评估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名物量词”在各种语言中的产生、发展规律不尽一致。因此 ,透过“名物量词”探查两种语言的源流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苗汉两种语言量词的统计材料中 ,可以看到两种语言量词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湘西苗语的量词与同时代汉语的量词相比 ,在数量上没有汉语的多 ,在范围上没有汉语的宽。各个历史时期 ,湘西苗语都从汉语借用一批词语 ,相应的汉语量词就跟着进入苗语了。从量词的起源和发展来看 ,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 ,但是很难说苗汉两种语言出于同一母语。  相似文献   
9.
庸俗社会学的木质,在于无视艺术规律,取消中间环节,把文艺这一精神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基础性结构直接关联,从而对文艺的性质、功能作出简单性规定和强制性要求。胡秋原是中国文论界从学理的层面.对庸俗社会学作出深入剖析的第一人。其理论资源,来自于普列汉诺夫的“中介论”。他对弗里契《艺术社会学》“图式化”弊端之批评,亦发时人所未见。其地球“自转”与“公转”之喻,表明了他对文学“自律”与“他律”关系的洞见与把握,并给后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法学所描绘的后现代法院之图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法官的法律推理活动从形式主义导向朝着目的性或政策导向全方位推进;二、后现代 法院赖以为裁判准据的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实在性被消解;三、法院的专业性式微;四、调 解等诉讼外解纷方式兴盛。后现代法院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可能成为一种主流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