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于沁可 《东岳论丛》2019,40(9):54-60
从古至今,历代学人一直就《诗经》六义中的"兴"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争论不休,朱熹、郑玄、郑樵、刘勰、钟嵘,近人闻一多等均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顾颉刚先生以歌谣学的眼光看《诗经》,认为"兴"并无意义、唯有起辞协韵作用。但《诗经》中大量以植物起兴的诗句表明,起兴的首句与后文诗句存在语境上的意义关联,而草木也因为民俗采集活动和《诗经》的歌咏逐渐转变为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完成了由物到词、由物质到文化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