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其实,这不过是看待语言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之一,从另一个视角可以提出一个同样难以驳倒的命题: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社会学对待语言研究的态度变迁,其中包含了这种对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转换和命题替代。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不足的结构分析与空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杰  聂石重 《河北学刊》2020,40(4):171-178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志愿者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改革是计划因素逐渐弱化与市场因素渐次增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来由国家所承担的资源开发、组织与调配等功能让渡给一些非政府组织,曾经受行政权力强制的志愿者精神得以复兴.志愿者精神的复兴有其深层的人性基础,也是中国情理社会和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自我保护运动"使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志愿者精神是公民社会孕育和生长的智力基础.  相似文献   
4.
总结当代中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即应当在理性建构与传统承继的统一中开展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清楚地证明片面强调理性建构或单纯依靠传统都是行之无效的。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城市中的市场经济原则和社会理性化的某些经验简单地推及农村,不要忘记城市同农村的差别,应当因地制宜地规则和实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在农村实行的一些规章或政策,只有得到农民依据日常生活经验而普遍认同,同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发生真实融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调查的理论前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调查给予了高度重视,近些年不仅开展了很多规模不一的社会调查,而且发表了许多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这是中国社会学界活跃发展的表现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社会调查发生数量大,展开层面广,但是水平较高的社会调查报告并不多见。许多调查报告读上去不过是一篇内容简单的社会现象统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对社会调查的理论前提研究不足。一如同面向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都是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样,面向社会现象的社会调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刘少杰在后工业社会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者对以结构论为中心、以理性化为实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批判;反后现代主义者站在维护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重建西方现代化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未现代化民族...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通常仅从阶级对立关系把意识形态归结为理论体系,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类型。依据意识形态信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总体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三种层次的意识形态在生成方式、表现形式和演化进程等方面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在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突破把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理论体系的抽象认识,直面各种层次生动而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真实而具体地把握不同社会层面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共识”是我国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然而,对此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理论界尚属空白领域。本文拟就社会共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传统哲学对社会共识的抽象理解、当代哲学对社会共识的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共识的基本观点,以及研究社会共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等等作一初步考察,以期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西方理解论的冲突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各派哲学始终关注理解问题,并建立了各种理解论。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解论和当代流行的人文理解论,是西方哲学两种主要的理解论模式。科学理解论从科学认知出发,在主客关系中片面追求客体性;人文理解论从人际理解出发,在主体间关系中片面追求主体性。二者都未能全面地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基本关系和基本属性,在尖锐对立中陷入了理论困境。只有从马克思实践论世界观出发,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在实践的主客关系与主体间关系、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中,才能建立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新哲学理解论──实践理解论,进而从根本上超越西方哲学理解论。  相似文献   
10.
郑杭生教授的三部著作<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著作共计250多万字,包含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学术评论等,完整地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学术历程演进和学术思想发展.如三部著作的书名所示,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书中阐述的"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则使这个核心得到了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