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山东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借鉴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现阶段山东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概况、应遵循的原则、面临的新情况及今后发展的总构想。  相似文献   
2.
美刊《政治科学评论》1977年第3期刊载了彼得·H·默克尔写的《德国政治科学的动向》一文,综合报道西德政治科学的产生、发展、主要流派、主要研究项目以及某些学派之间的论战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源  杨波 《兰州学刊》2005,(2):79-81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话语权的丢失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新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学化.首先,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学化的必要性;其次,提出要加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学化,就必须统一认识,注重培养青年一代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悲剧生命体验的发生深深扎根在湘西人的悲剧天性和他个人的经历之中。他“乡下人”的人性理想使他在表现一系列痛苦、失望的情感的时候,不仅获得了理性的支撑,而且使他逐渐酝酿成熟了种种精致、妙合天然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从审美的层次,深入地分析沈从文悲剧情感的丰富复杂的文体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5.
论新时期小说作家的语言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昙花一现的五四启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尽管现代中国历史纷繁复杂,穿插于其中的社会事件、政治变革性质和形态各异;但是,战争、动乱、运动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或者构成对现代中国人的基本的生存威胁,或者带给人们狂热浮泛的豪情和乐观,它们并未从根本上摧毁古老中国儿女意识中的传统思想.实用理性、轻率浮躁的功利性追求和满足依然是现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惰性.它抗拒着人们对形而上世界的探源、对人类深度情感的艰深体验和对丑陋现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艺术教育注重“养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教养的年轻人就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乃音乐艺术教育。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则倡导用“礼、乐治国”。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艺术教育是为了“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非为学“艺”而学艺。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曾组织成立了音乐、书画等多种社团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艺术美”的教育列入教育方针,强调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文化、经济等学科和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影响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为我国足球经纪人制度的健康发展和足球职业化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文化、经济等学科和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影响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为我国足球经纪人制度的健康发展和足球职业化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小说审美意识的诞生深深植根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植根在历史精神和文学时代性、个性的演变之中。本文将从历史的具体形态——人生的内在涵蕴的变化出发,揭示出中国现代小说审美意识的诞生和确立。  相似文献   
10.
洪亮吉(1746——1808年)是我国著名的乾嘉学者,也是清代有名的舆地学家,以“词章考据,著于一时,尤精研舆地”编入《清史稿·儒林列传》里。但他在人口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生活于“乾隆盛世”、“乾道守文”之际的洪亮吉,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危机的来到,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写下了《治平篇》、《生计篇》等政论,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他的人口学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增长、人口过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