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时期,交通的便利、信息传递的迅捷和合作的深化伴随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都在呼唤两岸走向主体多元化、权力分散化和机制综合化的合作治理,其核心要义是最大限度地增进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认同要素、逻辑要素和载体要素是处理两岸共同事务过程中的三个结构性关键要素,采取正确的策略,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整合参与资源、激发合作动力和培育文化意识四种途径来构建两岸合作治理模式,将有利于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从而实现对两岸共同事务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2.
"政治成熟"与中国的政治成熟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桦 《东南学术》2004,(6):94-99
把韦伯一个世纪前对自己的祖国从一个长期积弱的经济落后国家迅速崛起为一个欧洲经济大国的深深忧虑移植到当下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近来日益涌现的政治民族主义者也彰显了中国知识界开始具有初步的"政治成熟"意识.然而"政治成熟"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学界还未成熟甚至仅只是一个空白点.本文就尝试重释"政治成熟"这个对现实极有助益的概念,对其进行中国语境下的分析,亦试图用这样一种视角来重新疏理中国的政治现状及政治改革,最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去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成熟"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唐桦 《东南学术》2006,(2):35-42
公共之所以丧失是因为缺乏公共哲学.公共行政领域一直没有利用那些应该作为伦理学的研究或引用的支撑的哲学传统.本文回到形而上的思考路径,考察利用那些思想家们曾留下的遗产--阿伦特的公民美德和政治实践、罗尔斯的公共理性和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唯此才能使公共行政不至太狭窄,最终自觉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进程,两岸青年交流也呈现出常态化、多样化和制度化的趋势,同时也存在着注重形式、交流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台湾青年群体政治意向调查显示,“去中国化”教育以及媒体乱象造成的青年认知混乱是当前两岸青年持续合作最主要的障碍。两岸青年交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持续合作最终取决于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和理性化,构建文化认同机制、共同参与机制和社会融合机制是未来两岸青年持续合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