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噪声等效温差NETD计算红外热像仪作用距离的方法。分析了的两个表达式及其实际使用意义,结合作用距离的普遍方程建立了用NETD表示的对点源探测的作用距离方程,提高了热像仪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曹新文  李金萍 《职业》2008,(35):119-119
<正>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驾马车"组成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相似文献   
3.
针对犯罪现象产生原因的研究一直是犯罪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但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对此课题的研究发展演变成了百年的舌战,因此犯罪现象理论基本形式至20世纪末才初步建立。笔者通过对犯罪现象研究方法论的比较分析,将社会学中的群体理论纳入研究思路,深入分析阶层分化、阶层断裂等社会结构变量及相对剥夺感、价值崩溃等社会价值变量,以求通过此种方法分析出犯罪现象的成因,从而对控制和预防犯罪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做好铝合金门窗的安装工作,对住户的使用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湾区形象既是湾区竞争力和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促进湾区发展重要的助推力.应用原创开发的湾区形象评估模型,从经济引擎、政府治理、协同发展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公众感知形象特征进行内涵解析,对性别、教育程度与居住地等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湾区形象进行群际差异分析.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评价与监测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宜的湾区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深化湾区协同发展形象的内涵与体制机制创新,挖掘和利用好湾区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文化纽带,重塑公众的粤港澳大湾区身份认同与区域标签,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方面工作的需要.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应用原创量表,对公众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进行了具象解读,为湾区形象塑造与传播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tsingtauenseTchangetKoo)的胚胎细胞进行短期培养,培养的胚胎细胞收集前用40μgml-1秋水仙素处理,在前人低渗法制片的基础上稍加改进,采用了相对滴片法,根据实验结果,获得了处于中期分裂相的较为清晰而且分散及为有规律的文昌鱼染色体核型图。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遗传病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顽症,近年来人们对染色体突变的研究有了很快的发展,本文对染色体突变有关的疾病、突变机理及其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便人们对染色体疾病有更好的认识,希望能为更好地防治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  相似文献   
8.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统筹城乡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就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统筹城乡就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其中,建立以市场导向就业为基础平台、以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因素、以政府促进就业(创业)为关键手段和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就业为目标是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