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塞尔在静态现象学中专注于平面结构的分析模式,确立了自我相对于意识相关项的优先性,但缺少对时间维度的考察.当胡塞尔把时间问题作为重点引入思考后,由静态现象学转变为发生现象学就成为必然,发生现象学考察的是自我必然发生的纵向历史结构,相对于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学更基础和复杂,这种深化是胡塞尔为追求理论自明性必然导致的结果.尽管如此,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统觉”是其先验逻辑中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在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觉”作为知性能力的最高原则,在意识中,它不但使杂多的表象得以整合,也通过范畴赋予了现象领域的知识以普遍必然性,确立了人为自然立法的原则,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标志着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栾林  徐宇翔 《现代交际》2023,(7):89-98+124
中非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示范意义。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基于相似的历史境遇,生成于一致的价值诉求,联结于共同的利益纽带,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需要以“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为前提,多方位落实短、中、长期规划。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快了世界格局变化,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其影响远远超过彼此的地域范畴,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