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目前新的高校建设的热潮,提出并具体分析了高校规划与建设的六大趋势:园林化趋势、生态化趋势、智能化趋势、开放化趋势、文化性趋势和特色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段德罡  曹阳  徐岚 《兰州学刊》2010,(1):156-160
总结建国六十周年各阶段人口和中小学规模变化情况,分析各阶段我国人口和各级中小学规模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处于中小学规模及布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依据我国未来人口规模变化趋势的相关预测及建国六十周年的成就,结合国家相关政策,预测未来各时期我国中小学规模变化的趋势。目的在于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在各类城乡规划编制及相关规范的调整中,对确定中小学的规模、布局等问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村是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阵地之一,对乡村建设的认知,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使乡村建设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城乡规划学科需发挥学科智慧,积极应对.文章从狭义及广义的乡村建设概念入手,指出乡村建设的内涵不仅是物质空间建设,还包括"人"的建设.这种广义的乡村建设在...  相似文献   
4.
段德罡  王峰 《城市》2009,(2):42-45
城市规划是社会需求的产物,规划工作的本质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应对当时、当地社会需求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一切职业变迁的推力,也是规划职业以及作为规划职业指导的规划理论变迁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其破碎化、边缘化、逐步消亡的态势突出表现为乡村与自然关系割裂,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和村落空间建设日趋无序,乡村道德规则碎片化,村民思想意识麻木。而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以甘肃省三益村中心公共空间修复为例,通过重塑空间生态伦理,以空间营建诠释"俭"这一传统文化,并逐步引导村民自主参与建设,来实现乡村传统文化重拾。修复过程将传统文化融于村民的生产生活,使村民在参与建设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益处,同时唤醒了其自身的家园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进而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是制定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其前提是对"地"的属性和村的"类"别划分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归纳分析法,从乡村类型划分的视角、方法、结果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类型划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全面的分析,发现研究视角可分为单一视角及复合视角两大类,划分方法可分为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及数理分析方法为主两类,研究视角与研究结果对应模式可分为"组合矩阵"模式、"突出特征"模式、"典型"模式三种;其次在分析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的主要成果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这一领域涌现出一批实证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一定提升空间,提出应在注重乡村类型研究、完善类型体系构建、创新划分方法技术、加强划分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体验式旅游,并就其目标、特点、技术路线、载体、主体和方法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同时根据对游客、相关政府部门及开发商的调研资料,从阻力和动力两个方面对可持续-体验式旅游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