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
刑罚体系修改之我见王延君我国现行刑法是在1979年制定并于1980年开始生效施行的,它的诞生终于结束了建国三十年中一直没有刑法典的不正常状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容轻视的。但是,十几年的刑事司法实践证明,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束缚和尚不成熟的立法经验的...  相似文献   
3.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王延君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在社会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犯罪被害人的大量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不仅直接侵犯了法律赋予被害人的权利,有时也因严重地刺激了被害人的心理,而很有可能造成其心理上的损伤;同时又由...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旅游向世界化进程中,我国导游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导游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而导游专业教学远跟不上人才需求增长速度。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导游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旅游部门找不着合适的人才这样一个尴尬局面。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尴尬境遇,提高导游人才的竞争力,本文从导游的职业能力入手,分析了高职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高职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希望以此为高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身份犯,是指刑法规定的以行为人的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者刑罚轻重要素的犯罪。在诸多关于身份犯立法理由的学说中,义务违反说更能揭示出身份犯的本质特征。我国刑法应当在总则中增加关于身份与犯罪构成、身份与共同犯罪的一般规定。在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定身份者的参与,犯罪行为是无法进行的,其在共同犯罪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和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共同犯罪的性质应从身份犯定。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学认为,被害人被害后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害人化①现象,其中,暴力、性等犯罪被害人表现尤为突出。所谓被害人化,系指被害人由非被害人向被害人转化以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被害人化强调的是被害人心理上的损害过程及其程度。深入研究被害人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对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促使其心理上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目前倍受国际被害人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被害人怎样才属于完全被害人化,均论界目前尚无确切的界定标准。通常的观点是把被害结果视为被害人化的客观标志。笔者认为这样界定有失全面。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王延君 《北方论丛》2005,(4):149-152
挪用公物的行为不应按挪用公款罪处罚,但应将该类行为犯罪化,改挪用公款罪为挪用公共财物罪;“挪用行为”本身就包含个人使用的含义,立法中规定“归个人使用”与“挪用公款”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是导致对“归个人使用”看法不一的根源;集体决定下的挪用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身份与无身份共同挪用公款应从身份犯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