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社会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突发奇想,如果陈寅恪先生是今日高校的从业人员,会是何种情形?学术考核是高悬今日高校教师头顶之达摩克利斯之剑。陈寅恪先生一生之中,曾经在几个时段,连续几年只字未发表,像这个样子,按今日不少高校的规定,恐怕会被免去教授职称,甚至有可能丢失工作。  相似文献   
2.
离《菊与刀》出版已经59年了,离它被译成中文也15年了,但现在这本书依然畅销着。书本身当然写得不错,本尼迪克特就是依借这本书,开启了文化人类学“文化类型理论”的新天地。然而,也正是这本书的所谓“科学”性,使得大多数人阅读这本书时,被引入其中而忘了跳出来看了。《菊与刀》是一度流行日本学界的“日本人论”(即日本文化·社会独特性的言说)的滥觞,不过,就笔者看来,“某某民族具有某某特质”这类“特质说”,从逻辑类型上讲是很难获得实证支持的。因为“某某民族有之”这一论断其实是排他性的,它潜藏了另一个否定形式的全称判断:“其他一切民族均无之。”证实前一论断或许不难,但证实后一论断在逻辑上几乎是不可能(证伪它却不难)。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史德”说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德"是《文史通义》中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以往对"史德"惯常有两种解释:一指为客观主义,即客观地对待史实;一视为封建伦理主义思想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把《史德》一篇与《文史通义》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联系在一起研究可以发现,"史德"不是指对史事诚实,而是指史家对自己要诚实。"尽其天而不益以人"指史家要发扬"天性",不能屈从"他人",也不能滑向过度"主观"。章学诚的"史德"说不是主张"客观主义"而恰恰在"客观主义"的对立面,他是站在"个体知识"的立场上,在承认史家"自我—授权"的前提下,以"史德"的自律来保证史家主观在合法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是近年史学界的一个热点。近代史家中,已有不少学者的论述涉及历史学的艺术性问题,其中,姜蕴刚的“历史艺术论,”是最为详备深入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叙事主义历史哲学以比喻类型作为区分史家的依据.以此为启发,从章学诚和戴震各自的一个早年回忆入手,可得出一个推论:章学诚的“语言—思维”习惯带有隐喻型的特点,而戴震则可以说是转喻型的.这个差异,是他们两人分歧的原始根源.这个推论既符合了以往研究的一些共识,也能为乾嘉学术研究史上一些争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章益国 《江海学刊》2013,(1):166-172
时间观念大略分两种,线性观和循环观。学术发展观念亦缘此而分。其中,以循环观念来叙述学术史通常会被认为"原始落后",其实它自有内在的理路:通常建立在"学分二途"这样一个非常有解释力的学术史叙事上,以一个双极交替的模式来说明学术变迁,学术风气的形成,是靠"偏侧性问题"给每个学者带来的要求一致压力。"循环学术发展观念"从学术发展的"迫力"的角度解释学术史,比之学术"线性进步观念",带有反目的论的意义,因而两相比较,并不存在某一个观念更落后的情形,均应平情待之。  相似文献   
7.
文学家一段胡侃,却惹得哲学家费尽思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一篇短篇小说《约翰·威尔金斯的分析语言》中编了个故事,他假弗兰兹·库恩博士(《红楼梦》德文译者)之口,引述一本中国古代据称叫《天朝仁学广览》的百科全书,说中国有这样一种动物分类法: (1)属于皇帝的,(2)涂香料的,(3)驯养的,(4)哺乳的,(5)半人半鱼的,(6)远古的,(7)放养的狗,(8)归入此类的,(9)骚动  相似文献   
8.
在亚洲被整合进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的同时,日本成功“脱亚”。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描绘了从“‘华夷变态’论到亚洲侵略主义”这一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过程,其亚洲观念中呈现的时(朝贡时代与“确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近代)空(脱亚与入亚)错乱,正导源于它同时在亚洲和世界两个层面上经历了“中心——边缘”双重换位。  相似文献   
9.
史与诗──论中国传统史学的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在诗学及美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些特点,在史学批评中也有反映。对于这一点,我们似乎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①,我们先看叙事:传统史学叙事的典范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即《左传》中说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②。晋杜预《左传·正义序》,对此作了解释: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例,以示大顺……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五曰惩恶而劝善…  相似文献   
10.
章益国 《求是学刊》2007,34(2):133-138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传统史学的几个重要理念都可以在这一前提下重新审视:“尚简”观念呈现了艺术观念对史学的结构性入侵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史意”不仅是“意义”是“意味”,不是指可以陈说出来“史学理论或历史观”,而属于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圆神方智”这一“史体”分类也不是体例之分,而是体类之分,而且可以与“艺术科学”对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