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娟 《理论界》2007,(10):203-204
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文化当中包括许多有价值的爱兵思想,例如卒为手足、身无贵贱、师克在和,将识士情、爱卒如子、甘苦与共,教令为先、严爱相济、人尽其才等。这些好的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尊士爱兵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Jef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并认为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理解和翻译必须借助相关的交际语境。本文从顺应商务英语信函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出发谈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顾名思义,是描述城市相对于时代和环境变化的最大承受能力或某方面的限制程度,是城市系统产出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综合表现。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目标是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来评价并定量描述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一、城市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  相似文献   
4.
赵娟 《决策与信息》2013,(10):165-166
系统观点涉及到管理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系统的观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研究和分析系统观点,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探索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系,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现在已经开展二十一年了,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现在应该到了理性思考、解决问题,使社会实践整体推进的时候了。社会实践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新时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运作和活动内容与目标重新定位、创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对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对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大学生自身情况,以全面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以此为核心,设计了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创建了以月份为单位的校园文化框架。为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远离尘嚣——自然生态视野中的《太阳照样升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太阳照样升起>,结合海明威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和"冰山风格"的文体原则,发现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试图重建人类健康的道德精神生活,他尤其关注自然在恢复健全人性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赵娟 《学术探索》2015,(4):108-113
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中国传统文人形象,甄士隐和贾雨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境遇与人生选择,寄托着作者对儒道互补的中国士人心态的思考。如果说贾雨村的人生经历主要体现了儒家文化所主张的社会理想和道德人格,那么甄士隐的人生经历则主要体现了道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红楼梦》中这“一甄一贾”的人生轨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在人生价值选择上仕与隐的矛盾互补。  相似文献   
9.
“慰安妇”是慰安妇自己及家人乃至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战争伤痛。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观察视点,通过解剖电视节目《纪事·记忆的伤痛》,透析了包括该节目叙事主体在内的社会人群在面对“慰安妇”时复杂的心绪里沉淀着的性别陈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宪政意识的变迁经历了从沉睡、萌芽到觉醒的发展轨迹。三十年来公民宪政意识变迁的基本特点是:公民宪政意识的觉醒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综合作用;公民宪政意识与宪政制度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公民宪政意识的觉醒具有相对普遍性;现代信息科技在公民宪政意识发展中扮演着特殊重要的角色;公民宪政意识的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