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小彬、胡仲平(以下简称“鲁、胡”):受汤一介先生的邀请,您这次在北京大学演讲的主题是《未来世界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思想史的重写》。选择这两个题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大规模、跨地区的流动 ,形成汹涌的民工潮 ,是广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一城市人口迁移研究的理论观点有四种 :非理性的观点、社会的 -特殊的观点、理性的 -经济的观点、简化论的观点。①从当前中国“民工潮”的形势看 ,以第一种、第三种观点为主流 ,同时理性的一经济的观点又是对非理性观点的批判与发展。通过大量观察发现 ,有许多农村青年不需要“养家糊口”或已满足基本生存之后 ,仍一味地游离于城市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这种行为是否是理性的呢?对此以上四种理论都没有很好解释。带着这…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知识分子”界定的讨论入手 ,探析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 ,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不同。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彬 《人文杂志》2003,(5):134-140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的过程和模式、熟人间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的变化、"人情法则"的变迁角度对当代中国熟人间的人际交往进行探讨.认为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经历礼遇-工具-感情的动态发展过程,呈现出由远及近的人缘-人情-人伦交往模式;熟人间的信任是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糅合,关系运作和法制约束是信任的建立机制;"做人情"的熟人对象,在关系内容范围泛化的同时,要求关系程度上的深化;在关系取向的中国."利益法则"很大程度上与"人情法则"而非"公平法则"联系在一起,个体的现代性影响三法则的博弈等等.  相似文献   
6.
浅析当代青年"我行我素"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青年"我行我素"个性成长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我行我素"个性的三大表现用自我的眼睛看世界,独立自主地思考做事,崇尚自由、乐于表现,希望得到社会认同.并强调呵护和关心青年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