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统计学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应重视R&D人员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R&D投入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两部分.我国历来比较重视R&D经费的投入,然而,R&D人员也是衡量科技投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客观地反映出R&D活动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梅 《统计研究》2004,21(1):23-4
为了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全国及各地区科技活动,以及经济社会领域科技进步状况实施定期的监测,科学技术部有关部门自1993年即开展了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的研究.特别是"九五"期间逐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监测及综合评价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3.
当前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在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成为了一个持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今年,技术进步贡献率指标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的发展目标,这对全面落实科技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伴随着《规划》的发布,一些省市和部门计算贡献率的热情骤然升温,甚至于制定出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技术进步贡献率应达到的目标。但是,能否科学客观地对贡献率进行测度,并使其对管理决策起到真正的支…  相似文献   
4.
综合评价活动的发展、问题、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梅  何锦义 《统计研究》2002,19(12):50-53
一、我国综合评价活动的发展改革开放前 ,我国评价活动主要运用的是单个指标通过简单比较而进行的 ,这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统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着计划管理展开的 ,政府宏观管理重视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产值、产量统计 ,指标的运用相对比较简单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统计活动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 ,不可能进行较为复杂的评价。对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统计评价 ,也多侧重于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进度的评价 ,以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评价。再有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全国一盘棋” ,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人员、…  相似文献   
5.
关于修订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进一步修订建议,如:增加教育投入强度和教育产出的指标,修改反映资本使用效率的指标,以及完善反映环境保护、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的指标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