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吃过晚饭,就去徐师傅家串门。说起徐师傅,我很是感慨,从没有见过对老婆这么好的男人。两年前,他老婆査出乳腺癌,动了手术,他从此变成了一个“超级护工”,不但细心照顾,还到处打听偏方。为了让老婆有个安静的环境休养身体,呼吸新鲜的空气,徐师傅就把家搬到这乡下茶园住。他自己在城区工作,两地相距十多千米,就这样每天来回奔波。我私下曾悄悄问过他,这样累不累?他摇摇头,憨厚地说,他老婆也几次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累。我想,在体力上,他肯定是累的,毕竟是过知天命之年,但从心里讲,他愿意这样的累,因为他把老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丁玲早期创作中最具特色、最有风采的代表作,在新文学史上也是很负盛名、颇有影响的作品之一。《日记》于一九二八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以后,立即以它新颖独特的题材,深切忧愤的基调、缠绵感伤的风格,引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中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与新课程瑚念相悖的教学现象,分析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难以实现的原因,结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提出了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的几种有效途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正> 丁玲的作品“自我”色彩很浓重。凡是读过她作品的读者都会有此感受,甚至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询问:“这是在写她自己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它触及到怎样看待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家的“自我”即思想感情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丁玲的回答是颇有趣味的。笔者收集一下,大体有如下三种:(一)“非我”。丁玲曾说:“我不是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并不是我自己”。(二)“是我”。“杜晚香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