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统计学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城乡价格水平差异研究—基于1995~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凯 《统计研究》2008,25(5):26-31
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提高国内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但是,二元经济特征是中国经济的特殊国情。在考虑二元经济特征的情况下,应用一价定律理论,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销售价格指数作为衡量指标,分别考察了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的市场化程度。通过面板数单位根检验,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的样本数据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说明一价定律在国内市场成立。通过标准方差模型和Jarque-Bera模型检验,验证了城市部门较农村部门的市场化程度高。分别比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的各种检验结果,充分验证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增强了一价定律成立,说明增强交易商品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一价定律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国内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能源价格对中国工业资本存量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粘性理论认为,资本对能源的替代弹性具有粘性。本文实证分析和模拟检测了1978年以来的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工业固定资本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对资本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呈现不同特征。能源价格冲击对工业劳动力也存在长短期内的双重效应。这对中国投资、劳动力就业和能源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1994-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和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解释力,且实证分析了物价、地区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结论如下: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即表明农村居民已经过渡为前瞻性的消费者;物价上涨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侧面反映了真实利率与农村居民实际消费的反向关系;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效应显著,表现为各省份之间、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消费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1994-2006年中国农户消费的时序变化.以消费函数为基础理论,实证分析了支农政策对农户消费的时序冲击,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农户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以来农户的边际消费能力和平均消费能力快速增强;2006年的农户消费时序固定效应最强.支农政策从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提高农户消费能力,有利于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