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的“价值追求”是指国家设置司法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司法活动的根本观念、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司法裁判依据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清代大量州县判牍体现了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是:重视调解、息讼是求,通过司法实行社会教化,追求实质正义.这一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于今天的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关于资本市场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的研究已基本成熟,然而对于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缘何中国财富效应长期以来呈微弱性特征尚缺乏深入探讨。为打开以往研究中资本市场这一"黑盒"并进一步明晰该问题,在界定资本市场稳定性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机理;选取1999—2008年季度数据对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再检验,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扩大消费视角而提出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略论先秦诸子的尚“清”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尚“清”现象,源于先秦诸子。“清”的本义是指水清,先秦诸子由其本义出发,逐渐将其用于哲学、社会、道德、艺术等领域,使其获得了越来越广的审美意蕴。在道家学说中,“清”既是重要的哲学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老庄将“太清”视为天道的理想境界,将“缘而葆真,清而容物”视为理想的人性之美。在儒家学说中,“清”主要属于道德审美的范畴,用来概括隐士在乱世中清高处世、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与道德之美。由孔子到孟子,儒家对“清”的态度经历了由不重视到重视的逐渐崇尚的过程。荀子则融合了儒道两家尚“清”的内涵,并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社会的共识,从而对后世的美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题设计 当今社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时间就是金钱”。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食品“快餐”频频亮相。与之相伴相牛的各种“文化快餐”也应运而生:一幕幕《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电视连续剧取代了原汁原味的经典原著;大部分的中外名著,被“缩写”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5.
梯度推移战略对传统梯度理论内涵和外延的机械静态把握使梯度推移理论和梯度推移战略一度陷入困境 ;广义梯度理论对梯度基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多层面耦合关系的理解和多元梯度间交叉互推机理的把握 ,整合了狭义梯度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扩散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主要区域开发理论 ,拓展了广义梯度理论在区域开发中的实践能力和普适性 ;西部大开发的广义梯度推移战略是自然资源梯度系统、经济—社会—文化梯度系统、生态环境梯度系统三层次梯度的耦合协调推移战略 ,是空间上的点、线、面系统共生的全方位开放式多元化战略 ,并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朗读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语文课堂上应重视朗读教学法,并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读,使其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切实为学好语文课而服务。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大学语文》《张之强主编)是北京市自学考试的必用教材,笔者忝教《大学语文》多年,对其中古文部分的个别注释存有疑问,故不揣冒昧提出个人意见,以求教于同行。(1)第41页《李将军列传》注[3]原注: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领,秩...  相似文献   
8.
信息理论是语言学里布拉格学派提出,韩礼德对之做了进一步探讨的一个理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是让许多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头痛的一个问题.从信息结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西思维模式的一些不同之处,以期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行政补偿的原因之一是指因公共利益需要致使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或损害而由行政机关给予一定补偿的制度。禽流感的发生和防治问题符合行政补偿的条件。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禽流感,我国政府有必要完善该领域的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疗事故发生频度不断增加,如果仅以一般侵权行为视之,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则救济速度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实际而言,对医疗事故的救济方式本来就有多种途径,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救济性体系是可能的,且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