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统计学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人们很早就给予了关注和研究 ,并提出了可行的测度不平等程度的方法和指标。然而我们注意到 ,这些传统的研究成果所体现的不平等 ,主要集中在社会的“收入不平等”上 ,实质上也就是经济不平等的即时反映。但生活毕竟不只是生存问题 ,社会中的不平等远不仅是人们收入多少的差异 ,还有很多无法用货币或数值来表现的不平等 ,而这些往往是人们生活质量更深层次、更真实的反映。“社会经济不平等”概念的提出 ,跳出了“收入不平等”这个狭隘的思维体系 ,也为全面研究社会中诸多不平等现象奠定了新的基石。虽然这一…  相似文献   
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指标曾一直被认为是测量难以定量化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个平均值,诸如生活水平、环境条件和生活质量.社会质量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它可以被看作是文明的水平,即处于一定规模上的不道德的野蛮状态和最高文明之间的一种状况.这种状况可以用社会指标给予数字的表示.本文提出了建立这样一种指标体系的建议.作为分析工具的社会指标的主要优点是它们能够提供社会现象定量的明确描述的一种平均值.否则,社会现象的含义将仍然是模糊的和混乱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指标运动发展初期所声称的社会指标的一些用途,现已被认为是不现实的。例如,社会指标可以自动导致政策目标的确定(根据政策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4.
贾俊平 《统计研究》1988,5(4):12-15
一、建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一)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所反映的核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