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7篇
统计学   3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的价格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5,22(3):24-5
一、引言对于粮食生产的研究 ,文献中通常都是从生产函数出发进行的。虽然生产函数测度了粮食生产中要素投入和产出间的技术关系 ,但是它并不能说明农民为什么有时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很高 ,投入较多 ;有时却积极性较低 ,投入较少 ;从而导致粮食产出量的波动起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都取决于是否能够获益和所能获取收益的高低 ,因此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的高低和投入的多少也就取决于进行粮食生产所能获得收益的大小。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 ,生产的收益等于所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生产的成本耗费 ,对于给定的粮…  相似文献   
2.
一、双重调整非均衡模型的构建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生产要素市场,均存在需求和供给两方。市场上,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交易,就是在需求和供给双方的讨价还价中实现的。供给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需求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方法,构建了货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货币国际化具有以下影响:(1)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促使本国货币升值,但汇率未出现超调现象;(2)短期内刺激本国消费,长期内抑制本国消费;(3)短期内产出减少,长期内产出增加;(4)短期内改善贸易条件,长期内使贸易条件恶化;(5)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改善本国居民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结构VAR模型,利用美元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元国际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结果高度一致。上述研究结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统计研究》复刊之初,《统计研究》就在1985年分几期连载了现代抽样技术介绍,系统地向我国统计学界介绍了现代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为现代抽样调查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统计学界对现代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我国统计学界对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日趋活跃,而《统计研究》则成了我国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发表的一个重要阵地。十几年来,围绕着我国抽样调查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统计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探讨的主题主要有:(1)多目标抽样的方法和分层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扩散视角和跳跃视角探究了中、印、美股市联动行为。基于扩散视角,美国和印度股市与中国股市有明显的单向收益溢出效应,中美之间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但是中印之间却不存在这种关系。从非对称影响的结果来看,只存在印度股市和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单向的非对称影响。基于跳跃视角,中印、中美股市的平均跳跃幅度和平均方差贡献率,与其跳跃强度相比联动性更高,中印联合跳跃比率相关系数和中美联合跳跃比率相关系数都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结论整体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协和模型: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9,26(3):81-90
 本文系统梳理了十多年来非线性协和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从非线性协和概念的提出开始,对目前已给出的非线性协和的各种不同定义、具有非线性结构的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检验、非线性协和关系的检验、非线性协和模型的参数与非参数估计方法、门限协和模型、以及非线性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熟悉统计学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统计学诞生于对欧洲各个国家经济、人口和军事等方面实力的比较研究之中。被马克思誉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的英国学者威廉·配第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一书就用大量的实际与估算的统计数据对英国、法国和荷兰的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3,90(12):7-6
一、引言家庭消费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凯恩斯以来 ,关于家庭消费的理论主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而目前在经济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生命周期 持久收入 (LC HIP)假说。虽然生命周期 持久收入假说综合了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两方面的观点 ,使用了理性预期的工具和优化控制与动态规划等高深的数学方法 ,使得这一假说看上去十分精致和优美 ,也显得十分深奥 ,但是这一假说却并不符合实际。1 978年 ,霍尔在理性预期之下 ,导出了生命周期 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