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393篇
社会学   14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庞丽 《领导科学》2020,(5):13-16
挂职干部容易因为"交差""度假""镀金""过客"等不良心理而人在心不在。立足行为视角分析不难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挂职干部角色融入受阻、重新开头迟缓、短期目标缺失、责任压力不足。"5分钟思维"所强调的最初"5分钟"的专注与投入对改变这种状况有所启示。具体而言,想要改变挂职不"挂心"的状态,则应以"短"定位、以"责"定性、以"效"定心、以"欲"定向。  相似文献   
2.
周怡顺 《生存》2020,(7):0114-0115
本文通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课文主题进行升华、进行课外拓展的途径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3.
世华  向阳 《公共关系》2002,(3):44-44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关于我国金融风险的文献主要从结构、主体以及制度等角度来分析其生成机理和特点。其于制度与技术在经济金融活动中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考虑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并从制度与技术的互动角度出发 ,揭示出我国金融风险具有制度与技术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闻界近几年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人们在忧虑、困惑的同时,大多从新闻道德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提出了种种方案和对策.其实,媒介道德建设只靠道德规范的完善与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靠记者个体德性的养成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自觉,只有逐步实现规范和德性的双重到位,才能摆脱媒介伦理的困境.而中国传统的记者德性伦理所提倡的公平正直、责任意识、维护真实刚毅不屈、坚持真理始终不渝、独立不倚、诚实、勤勉、廉洁、纯洁等种种品德,有助于我们认识记者的德性培养在新闻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当今新闻道德规范的充实与改进,还可以为当代记者的德性修养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银行不良债权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在分析中日不良债权现状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视角对两国不良债权的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消除形成金融不良资产的制度性根源,最后提出了化解我国不良债权的几点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当前 ,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性格主要表现为偏执、怯懦、猜疑、狭隘、孤僻、抑郁等。这些不良性格的存在 ,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必须采取有效的矫治措施 ,具体方法可采用积极的暗示调节法、自我安慰法、意识疗法、回归自然法、自得其乐法和自我检查法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已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择业自然成为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来讲,现代社会的择业竞争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真正体会到人生的苦辣酸甜。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择业心理的特点,才能克服择业中的不良心态,形成正确的择业心理,从而顺利地选择职业,进而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应十分重视对品德心理规律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品德心理特点 ,探讨运用了品德心理规律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