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昌乔 《经理人》2005,(4):36-38
在信息社会,背负着巨大责任和压力的CEO时刻都行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钢丝上,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山崖,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形象带来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2.
烟花巷中的冤魂--贾迎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直认为,<红楼梦@好了歌注>中"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暗示的是贾巧姐未来的命运.本文从分析小说文本入手,得出新的结论流落烟花巷者,不可能是贾巧姐,只能是被丑闻淹没的贾迎春.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6日,有着独特唱腔的"美声天后"潘越云,传被画家老公黄光全捉奸在床。潘越云以其慵懒的嗓音,曾7度入围金曲奖,并凭《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获第2届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10年前她与画家黄光全结婚,长住台湾淡水,育有一个漂亮女儿"玺儿",今年10岁,在外人眼中,她拥有人人称羡的甜蜜家庭。然而,潘越云的私生活却鲜有人知晓。这段时期因捉奸在床而成为焦点人物的潘越云在丑闻背后会有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4.
08年9月引爆的"三鹿丑闻"令国人痛心疾首,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政府的监管能力受到质疑。笔者认为,"三鹿丑闻"归根到底是一场体制悲剧,仅仅靠"问责风暴"远不能扼止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发生,必须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口,通过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义务关系;合理设置监管部门的机构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信息阳光工程,调动社会监督力量等途径,最终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的根本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菲 《东西南北》2013,(1):25-27
“我每天的主业就是泡妞,只是在闲暇时间才当当总理。”这是2009年9月曝光的一段电话录音。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贝卢斯科尼可不认为自己老了。对于他的魅力,他相当自信:“女人们排队等着嫁给我,因为我又帅又有钱,擅长与女人相处。”相比他在政坛的三起三落,相比他富可敌国的家产,人们更关心他的桃色丑闻,关心“贝女郎”到底有多少。  相似文献   
6.
在一场"年终总结"式的新闻发布会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自己2013年的工作,离开白宫新闻室不久,就携家人乘坐空军一号专机飞往夏威夷,开始为期17天的圣诞假期。新闻发布会上,美联社记者朱莉·佩斯在回顾了过去一年中白宫遇到的种种危机之后,直率地问到:"这是您总统生涯中最糟糕的一年吗?"奥巴马先是用笑声掩饰自己的尴尬,继而回答,"当我回顾过去的一年时,无疑有很多令人失望之处","但是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进展"。虽然奥巴马拒绝承认自己经历了失败的一年,但绝大多数美国媒体和时政观察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这一年里,奥巴马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施政成果,而且在一系列丑闻的打击之下,个人的政治资本迅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他在担任总统后第一次失去了美国民众的信任,2013年,无疑是奥巴马入主白宫后遭遇挫折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坛,性丑闻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无论是与助手私通,还是流连于声色场所,男政要们一旦与石榴裙扯上瓜葛,很难全身而退,大部分只能被迫黯然下台,既便侥幸保住官位,也难摆脱阴影。最爱窝边草——整天忙碌于国家大事的风流政要们身边接触最多的女性除了妻子,就是助手和秘书了,难怪上到总统、下到市长都忍不住近水楼台先得月。  相似文献   
8.
任维维 《华人时刊》2000,(10):22-23
近来,德国前总理科尔卷入政治献金丑闻案大有越闹越烈之势。先是科尔及其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高级官员收受非法政治献金接连暴光;又传科尔得力干将之一、基民盟一位高级官员突然在家中悬梁自尽。之后,一个更惊人的内幕是:法国的密特朗政府居然也向科尔提供过秘密政治献金!退休后本想过几天安稳日子的科尔,现在被搞得焦头烂额而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9.
英国《新闻世界报》的窃听丑闻,突破了新闻法理和道德的界限,对民主制度、新闻独立精神、新闻自由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这些教训应成为世界媒体从业人员的镜鉴。从古至今,西方新闻自由理论虽然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但现实中的新闻自由权却被不良记者任意滥用,公信力成为政府与媒体之间利益博弈的最大牺牲品,本文试图从《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出发,分析西方传媒虚假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0.
韩林 《办公室业务》2011,(10):49-50
最近,英同政坛发生了一次地震,国防大臣福克斯辞职了。古今中外,但凡官员下台,不是身体状况欠佳不能理政,就是身陷桃色新闻或经济丑闻,但此公的离职却与这些毫无瓜葛。他是首相卡梅伦的红人,执政以来可以说是政绩斐然,就在他如日中天,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却不情愿地倒在了“好友门”前,可以说是举国震惊、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