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6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以通识课程奠基,以学科课程立命,以教育课程定向。教育专业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基本逻辑结构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能课程。学科课程可按照认识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学会研究小学教育的逻辑来建构;活动课程可按照感知小学教育、实践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来建构;技能课程可按照小学教师公共职业技能和学科职业技能来建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现行的考试制度,提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多数人认为,在技工院校中,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像数学这样的基础课就要给专业课"让行".本文作者则分析认为,要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必须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段曹钢 《秘书之友》2012,(12):37-42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3+2”衔接式教育培养,也叫五年一贯制,是指由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分阶段承担合作完成教育培养任务的一种教育体制,即学生在接受完3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2年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完成相应学业,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高职“3+2”文秘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不衔接、培养目标不衔接、课程和教材不衔接等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课程与教材的不衔接,导致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据统计,中高职文秘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名称重复率达到70%以上,有的课程,如秘书写作(应用写作)中的公务、事务文种重复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作为机械类本科生,如何把握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联,本文从机械类本科生培养目标、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认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认识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琳忠 《职业》2012,(29):80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内容,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依据和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促使职业教育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笔者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题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卫霞 《公关世界》2022,(16):92-93
专业课程作为大学生必学的主要课程,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各个专业课程的知识,对于进一步探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各个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此篇文章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分层次的教学模式。通过阐述专业课程分层次的重要性,探讨了专业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专业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在高校教与学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如本科生忽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专业课考试仍以闭卷、开卷考试为主,学生“应付考试”之风盛行;专业课多媒体教学形式单一,课件质量不高等,提出了相关建议: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上对专业课学习要有具体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专业课考试应采用口试的形式;大力提高专业课多媒体课件质量,要与讲授紧密结合,并配备好的教材和必读参考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