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产阶层的法律行为方式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之上,以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整体目标,以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配置、人际利益关系协调整合为核心内容,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平等自由为价值依归的社会秩序状态。和谐社会在形式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进程的连续性、主体行为的规范性、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等。其实质方面意味着社会利益的公平合理配置和整合,社会利益冲突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和机制得以公平合理的解决,进而实现多元社会利益动态综合平衡。中产阶层的法律行为方式具有理性化、讲平等、重诚信、守法度等特点,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缓和与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中产阶层比较弱小仍然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学者们认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主要有三条渠道,即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在这三条渠道的基础上,运用北京、上海、广州开展的"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数据,从市场化与市场能力的视角分析我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教育渠道仍然是中产阶层最为主要的生成渠道;2)在市场化部门方面,单位类型和行业类型对中产阶层的生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在市场化地区方面,所在城市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个人越容易成为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3.
广角     
正美国成为拿低薪养家糊口的地方?根据麻省州立大学波士顿校区的经济学家兰迪·阿尔贝尔达(Randy Albelda)和迈克尔·卡尔(Michael Carr)的一项新的研究,美国低工资及低收入劳动者的人数从1979年至2011年猛增了94%,达到2090万人。这意味着,每7名美国工人中就有1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一份低工资的工作,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如今有更少的美国人被认定为中产阶层,而那些称自己为低或中低阶层的美国人的数量已经跃升至40%,比2008年的仅四分之一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两方面的经济问题集中凸显:一是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比较低;二是出现了中产阶层的"孕育焦虑",全社会显现出紧张、浮躁与信心缺失的负面心理。导致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以致市场经济存在严重缺陷。目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将“中产阶层”视为社会政治“稳定—缓冲”器的认知看似符合静态的中国社会结构,但就现实而言,却忽略了转型期中国政治社会情境的复杂性和过渡性。近年来,城市中产业主引发的愈演愈烈的邻避运动,更是挑战这一传统认知。基于R市“核邻避运动”的视域,我们发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在某一特定时间流下会发生转变,甚至出现了“稳定器”和“动荡器”两个相对立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差别阶层特质、中产精英上台等内部中介机制,以及怨愤情绪生产、政府内部分歧等外部中介机制,是中产阶层社会政治功能演化的深层机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身份限制”和“制度限制”的二重性,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往往并不会演变为“颠覆—异化”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郁方 《学术研究》2005,(7):13-19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与现代化的发展共同演进,并由此形成现代社会相对稳定的三级社会阶层构架,这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产阶层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着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群体正在中国社会浮现。同时,在市场化的取向中,消费社会的特征与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把握当代中国的演进及基于经济、社会分层、文化的综合考虑,从百年历史跨度考察中国中产阶层以及他们的消费文化特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王磊 《领导之友》2010,(5):44-45
<正>在社会结构中,中产阶层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政治上通常被看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成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化上被看成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社会学家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层,作为现实生活中时尚流行之“白领”的学术性话语,它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纯粹阶级范畴,而是社会学意义具有趋同性及一致性的群体。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体系中,中产阶层的小康大众化趋势日渐显现和扩大。其所蕴含社会建设的结构性目标应是促成一个小康大众式或中产阶层化的社会。中产社会是基于和谐发展战略意义上“安全阀”效用的实践形式与社会良性运行意义上“润滑剂”效用的和谐形态。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先驱导报》4月19日刊发于建嵘的访谈文章,称在权力主导一切的中国,社会结构已然形成了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型,要扭转这种局面,形成良性的橄榄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中产阶层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精英和底层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